个人介绍:刘萍,女,四川成都人,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199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同年留校任教。先后取得了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并于2013年从重庆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发表多篇教研类论文,其中,《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关系的法理学思考》一文获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社科研究所&濒诲辩耻辞;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谤诲辩耻辞;一等奖。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项、参与课题研究5项。出版学术研究专着2部,在《法律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等国内外优秀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第四届&濒诲辩耻辞;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谤诲辩耻辞;称号、入选陕西高校首批&濒诲辩耻辞;人文英才计划&谤诲辩耻辞;,2106年被聘为我校首届&濒诲辩耻辞;长安青年学者&谤诲辩耻辞;。
在研究方法上,刘萍老师认为,应当突破学科以及部门法的束缚,她主张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复合研究。同时,刘萍老师认为应当关注国家交往实践中以及地方对外开放实践中的国际法律问题,故而多年来学术研究尽管涉及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航空法等较为宽广的领域,但一直秉持解决&濒诲辩耻辞;真问题&谤诲辩耻辞;的学术理念开展研究。其学术观点和贡献主要涉及叁方面内容,一是在国际航空法研究方面,着重于国际航空环境法的研究,提出国际航空碳排放市场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国家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最终影响和决定着国际航空碳排放市场机制的走向,&濒诲辩耻辞;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谤诲辩耻辞;正遭遇巨大考验,中国需要客观分析国际民航组织在国际航空碳排放全球机制构建中的作用,努力寻求&濒诲辩耻辞;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谤诲辩耻辞;的实现,准确评估各种措施方案对我国的影响。二是在海事国际私法研究方面,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无单放货案件审判实践为视角和核心,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无单放货审判实践中的识别、管辖、法律适用、域外法查明等国际私法核心问题,并对教科书中&濒诲辩耻辞;提单非合同&谤诲辩耻辞;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提单不仅是承托双方运输合同的证明,而且是运输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单债权凭证的属性具有必然性,提单物权凭证的属性仅具有或然性。叁是在公司社会责任国际造法运动研究方面,刘萍老师系统研究了当代公司社会责任国际造法运动的特点、规律和走向,反思公司社会责任国际造法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重新界定了&濒诲辩耻辞;公司社会责任&谤诲辩耻辞;,提议在我国《公司法》中建立公司社会责任的促进和保障机制。
刘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默默感染着她的学生,同时她的&濒诲辩耻辞;用心、耐心、细心、贴心&谤诲辩耻辞;也增进了她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哪怕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时常提及与老师相处的时光。&濒诲辩耻辞;娴静少言、不慕名利,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依然不曾忽略对学生的教导。&谤诲辩耻辞;一位由刘萍老师指导的2009级硕士研究生在他的论文中这样回忆道。工作中,老师时常会为了会议筹备工作,加班到深夜,但即使事务繁忙,她仍然会深入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都尽力帮助,同时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有时更像是一位值得依赖和信任的朋友,学生因此很亲近她,也很信任她,一些心里话都愿意向她倾诉。2012级的一位法硕研究生这样说道:&濒诲辩耻辞;刘老师很快便看出我是一个偏外向、坐不住的学生,于是重点&濒蝉辩耻辞;关照&谤蝉辩耻辞;我要多看书、广涉猎,时常带我聆听会议、参与讨论,并同时将一些科研学习过程中的对外事宜交于我办理,无论是从学术方面、交际方面我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谤诲辩耻辞;当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们面临科研压力时,老师会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帮助疏导开解心理压力。刘萍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校时,便与他们一同研讨学术,时常相聚、谈心,而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保持联系,不吝关怀和提携。
&濒诲辩耻辞;做研究就是要敢于质疑。&谤诲辩耻辞;日常教学生活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过硬专业知识的刘萍老师,也细心地区分本科与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她将本科学习内容教授得条理清晰、易学易记,而时常为研究生们分享一些学科前沿动态和优秀论文,帮助学生们开拓学术视野和思路。在撰写论文阶段,刘萍老师也充分展现了其&濒诲辩耻辞;用心、耐心、细心&谤诲辩耻辞;的一面。从选题立意、资料的收集、提纲的拟定,到正文撰写的语言表达、论文格式,刘萍老师都为学生们层层把关;面对有疑惑与困难的学生,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给予悉心指导;论文指导过程中,刘老师会耐心地逐字逐句为学生指导,对文章的每一页都认真花费时间阅读并作出评价。现也已成为一名教师的、刘萍老师所指导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濒诲辩耻辞;老师对我们的毕业论文十分上心,总是主动联系我们。论文前后改了九稿,最后甚至连一些不恰当的标点符号老师都给我指了出来,期间没有丝毫不耐,始终温和地指出问题&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谤诲辩耻辞;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雕琢方器成。刘萍老师始终这样认为,&濒诲辩耻辞;论文就像是一块璞玉,需要精心打磨、雕琢,才能成佳作。&谤诲辩耻辞;正是刘老师在学术方面严谨求实的态度感染、激励了她的学生们,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忘用心、不忘严谨,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态度。
借用《资治通鉴》一语做结:&濒诲辩耻辞;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谤诲辩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