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访刑事法学院张书友副教授

  • 2016年11月14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个人介绍:张书友,男,1979年生,河北张家口人,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01年获得西北政法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西方法理学、法律学说史、法律方法、法律与文学,出版了《纯粹法理论》、《法律要义》等专着,并在《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第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我校师德先进个人。

张书友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但只要走上叁尺讲台,就变得严肃且格外认真。在他看来,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课堂要与课后相区别,工作也要与生活分开来对待。作为法理学理论研究教师,工作之余,张书友老师也喜欢看有关文学、历史与哲学方面的书籍,他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的应用,注定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可以阅读其它一些有趣的书籍。知识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任何思维方式中获得学术知识,然后将知识融会贯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读问题。所以平时所看的书籍不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口。&濒诲辩耻辞;你们要珍惜大学的时光,这个阶段是你们能够获取最多课外知识的时候&谤诲辩耻辞;张书友老师时常告诉学生,应该保持爱看书的习惯,不论是对自己的业务素质还是人格修养,都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人,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维发展导向。张书友老师在从教生涯中,一直都积极的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自主构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还不曾讲解的情况下,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谈及教育理念,张书友老师表示,教育理念与时代条件相对应,每代人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所以不能让现代九零后的学生去适应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相反,老师们应该主动去适应新的时代,运用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作为一名老师,张书友老师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是张书友老师从教十一年来,一直保持年轻心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们探求真理的主动性,张书友老师大胆创新授课风格,转换授课方法,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对于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张书友老师认为,一位老师的授课形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新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都喜欢同一种方式。并且,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作为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采取其他更有效的途径获取知识。

在教育对象面前,孟子曾有言:&濒诲辩耻辞;君子有叁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叁乐也。&谤诲辩耻辞;其中第叁乐,便是教书育人。张书友老师也曾说过:&濒诲辩耻辞;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又有何难,若得天下蠢材而育之,使其蜕变心性,实为上佳。&谤诲辩耻辞;每个人受自我心性和能力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对待任何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应该以教育为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达到教育上的公平公正。

在谈及未来对学生教育的重点工作方面,张书友老师提到,每年自己所教学的内容,与上一年相比至少要更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自己现在讲学的课堂内容至少和五年以后的要完全不同。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因为法理学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而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因为面对每一届学生的变化,教学老师的思想和教学内容也必须要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张书友老师喜欢养花,养猫,更是将家里的一只深空灰色的猫咪视为玩伴,为师者热爱生活,才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够实现桃李芬芳。

&濒诲辩耻辞;谁的青春不残酷。&谤诲辩耻辞;张书友老师用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勉励政法学子能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持之以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相关新闻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10月1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于学院会议室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学院相关领导、辅导员和各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卫波主持。 与会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戍边战士的光荣事迹。各民族同学分享自己家乡特色,并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歌舞、朗诵等文艺表演,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感恩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的安全和平的发展空间,感谢包括戍边战士在内的为了国家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作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的学子更应该团结一心,争当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撰稿:张婕妮 审核:李政敏)

    2024-10-04
  • 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

    9月29日,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学院党委委员、行政人员、学工干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朱茂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学院党纪学习教育情况。 会议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院党委把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党委将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法学功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昌盛 审核:朱茂)

    2024-10-02
  • 民商法学院举行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院长书记第一课”

    为加强2024级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系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9月29日晚,民商法学院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院长书记第一课”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二楼满天星报告厅举行。民商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及20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上官亚敏主持。 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朱茂讲授“书记第一课”,为全体2024级本科新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强调,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红色基因深植于自己的血脉之中,延续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精神,并以其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民商法学院院长程淑娟为2024级全体新生讲授了“院长第一课”。她对2024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待,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厚植家国情怀,牢记责任使命,将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紧密联系,为国家建设贡献个人力量;聚焦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把专业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综合能力;塑造完善人格,争取全面发展,以积极态度面对挑战,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她希望同学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法律信念的坚守,不断求索、勇攀高峰,在民商法学院筑就青春梦想。 2022级本科生林依晨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2024级本科生龙洋一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此次2024级新生见面会暨“院长书记第一课”的召开,为新同学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我,在民商法学院开启新的逐梦之旅。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雷喆 审核:朱茂)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