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春风化雨点点教诲入心 桃李之教默默无悔耕耘——访经济法学院杨巧教授

  • 2014年01月15日
  • 西北政法大学报总第346期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杨巧,经济法学院法学教授,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法、知识产权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上形成特色并具有一定影响力。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并入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法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中国版权》、《西北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司法部项目、一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专著《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论》(合著)、《合同法论》(参编)、《合同法理论与实务》(副主编)、《知识产权法学》(主编)等。其中专著《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论》获陕西省2007年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的《知识产权法学》(教材)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员;2010年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2012年被评为“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名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陕西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特聘教师,陕西省司法厅重点建设项目法律服务团专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二十八载春秋岁月,时间刻画出动人师生情;无数朝霞夕映,为莘莘学子点亮前行路。对杨老师的采访在教学楼的教师休息室里进行,推门而入,正看到杨老师被学生们围着,她微笑着与学生们聊天,耐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的杨老师如冬日暖阳给人温暖。

    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匆匆流年,唯独四载春秋最难忘却。”杨老师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样感慨到。教书育人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是杨老师从大学起不曾改变的梦想。执掌三尺教鞭,杨老师把光荣与梦想相连,将社会责任与自我理想实现完美的结合。成为一名教师,也利于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她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值得终身为之殚精竭虑的。杨老师时刻秉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倾其毕生精力,尽职尽责地做一名好老师。从课前的熬夜备课到课后为学生细致耐心的答疑解惑,一点一滴,闻后让人充满感动。

    教书是一份责任,责任是一份操守,操守就是一份良心活。大学教师的工作与初高中教师相比,弹性较大,因此,杨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凭着自身自觉性与心中的良知,遵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教育事业不仅承担了教导学生的责任,更是在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提供前期培训。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勇于舍小家为大家。杨老师强调大学教师的所作所为应当上不负苍天,下不误他人,更不能贻害他人,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这是她对所有青年教师寄予的希望。

    如和风般温润    显师者之风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何为畏天命,这里指的是敬畏天赋使命。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之道,与学生们的情感交流也不可或缺。作为经济法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杨老师对于导师制感触良多。她说:“在导师制的不断推进下,我更爱我的学生,爱他们就如爱我的孩子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天真烂漫的故事,我也看到坚持付出的故事。”学生们的问好声,带给她溢于言表的喜悦感;学生们的毕业季,又让她有些伤感,杨老师与学生们间的感情正是新时期下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杨老师自我独特的教学交流方式使得她与学生们毫无隔阂,她将自己的邮箱留给学生,同时还采取问题反馈的方法,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每节课开始前,讲台上都放着大大小小的纸条,这些纸条上写着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与困惑。杨老师会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类,需要深刻研究的问题就与同学们一同在课堂上探讨,易解的小问题则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诸多老师都希望能与学生有良好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地进行。对此,杨老师建议:“你与学生恰如友人,以心相待,收获的也会是一片赤诚。”对待世间万物均是如此,你若以素心相待,定能收获纯净。杨老师希望作为未来职业法律人的大学生们,可以恪守公平、正义,为成为西法大明日的骄傲而拼搏,也为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教学生学做真人,温柔之外的杨老师,同样不失严厉。对于学生的论文抄袭行为她会提出严厉批评,并让其做出深刻的检讨。她说:“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求真,切不可为一己之私而乱了阵脚。”为学者,不仅需要才学兼备,品德尤甚;为师者,虽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础,培育心存高远志向之人更为重要。“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杨老师如是说。她强调身为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一定要品行端正,拥有良好的生活作风。杨老师希望有朝一日,西法大的学生能如启明星般用点点光亮,便能照亮整片天空。

    术业以专攻    科研滋前行

    对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杨老师说道:“科研能对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教学也能为科研提供目标、方向”。杨老师认为,学生对课本上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杨老师的课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概念导读,而是以独特的方式授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课堂上典型案例的评析、社会热点的辩论风暴等杨老师精心设置的课堂环节总是能够吸引不少学子。杨老师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使同学们了解、掌握前沿的热点问题,由此加深同学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了同学们作为当代法律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同时,通过教学,杨老师也能随时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科研方向。

    在学习过程中杨老师希望学生有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想,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她认为,只有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思维的学生才会在学业上有所突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千万不要因为胆怯而后退选择逃避”,她说:“学习者,唯有求真知、勤思考、多问问,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杨老师还经常鼓励她的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多参加开庭审判等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

    谈到杨老师研究的重点“知识产权法”时,她讲道,知识产权法目前还是一个新学科,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对它的研究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杨老师希望,在她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知识产权法散发出夺目光芒,为我国的法治进程贡献一己之力,使得知识成为每一个人不可复制的无形财富。

    花开一年又一年,雪落一冬继一冬,年华一载复一载,杨老师一直紧紧握着手中的教鞭,护送一辈又一辈学子悄然离开。近30载的教学生涯,让杨老师深切体会到何为敬畏天赋使命,她一直坚持认真做事,带着良知与责任心去关爱学生。杨老师希望所有同学都能珍惜大学的四年时光,珍惜身边的知己,珍藏这弥足珍贵的年华。

相关新闻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10月1日,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于学院会议室召开“同心迎国庆 民族一家亲”座谈会。学院相关领导、辅导员和各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卫波主持。 与会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戍边战士的光荣事迹。各民族同学分享自己家乡特色,并为大家带来丰富多彩的歌舞、朗诵等文艺表演,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感恩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的安全和平的发展空间,感谢包括戍边战士在内的为了国家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作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的学子更应该团结一心,争当民族团结的宣传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撰稿:张婕妮 审核:李政敏)

    2024-10-04
  • 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

    9月29日,民商法学院党委(扩大)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学院党委委员、行政人员、学工干部参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朱茂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学院党纪学习教育情况。 会议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院党委把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党委将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法学功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昌盛 审核:朱茂)

    2024-10-02
  • 我校王瀚教授应邀出席纪念《仲裁法》颁布叁十周年——共促商事仲裁服务体系发展研讨会

    9月28日,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共促商事仲裁服务体系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律师协会主办,郑州市律师协会、郑州仲裁委员会承办。开幕式由郑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燕燕主持。 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时志强,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部执行部长张安毅,郑州仲裁案件受理中心主任柴青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应邀作“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实践的新动向与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的主旨演讲,通过丰富的数据对比强调了从战略视角积极谋划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新动向,强调了国际民商事程序统一立法的进展、国际司法协助的依赖性增加、全球化与争议解决机制的融合、争议解决在营商环境评估中的重要性、互联网技术在争议解决中的应用,以及涉外法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指出了构建全球法律利益交汇点和战略支点的重要性。 郑州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虎林作闭幕致辞。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