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刘亚军,1970年出生,陕西黄陵县人,国际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1992年就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2);1996-1999年就读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4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室秘书长。曾经在《法律科学》、《宁夏社会科学》、《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着1部,主编教材1部,承担中国法学会《反倾销诉讼中的利益制衡研究》等数项部级科研项目。2012年被评为我校青年教学名师。
谈起刘亚军老师的求学经历,总是令人好奇,他先后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刘老师丰富的学习经历使得他知识广度纵横跨越很深,在遍历群书,阅览众识后,他比别人多了一份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0多年前,刘亚军老师和许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同学一样,也曾遭遇重重迷茫,不知道将来去向何方,也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四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在一所高校任教的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考虑到英语只是一门必要的工具,同时结合自身的兴趣,他选择了国际法专业。在备战考研时,理工科出身的他,将理性、逻辑的思维运用到学习和备考中,正是基于对法律专业的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入我校的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人生的目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法学这个最终追求并非是刘老师&濒诲辩耻辞;最终的梦想&谤诲辩耻辞;,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逐渐确立的,柳暗花明又遇经济学。
研究生毕业后,刘亚军老师在我校国际法学院讲授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了能够促进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科研,他于2004年开始攻读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金融监管、反倾销研究和国际货物买卖等层面的法律研究上提出了独到见解,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理论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刘老师认为专业的复合对其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年学习,刘老师愈发淡泊名利,更看重知识的丰富和充实,愈发觉得沉静的重要性,只有沉静下来学习,才能攻破学习的一座座堡垒。
锲而不舍研学术 呕心沥血育桃李
在繁忙的工作中,刘亚军老师总是抓紧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进行经济学的研习,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目,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谈起那段时光,刘老师很感谢压力带来的动力,只有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才能克服惰性,做到积极进取。因学术上不懈钻研的态度受到众多同学的尊敬和喜爱。
刘亚军老师授课现场
谈到教师的职责,刘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而非抑制学生的创新思想。社会的进步的动力正是来源于不断的创新。而作为法学专业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业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法律人,进入社会后,或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或是社会的管理者,或是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只有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才能严谨地践行公正。因此,法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
结合自身的体会,刘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目标,而目标的设立又应该符合理性。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天赋与条件,制定合理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目标过低,则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容易安于现状;目标过于高远,超出自己天赋和能力范围,则会因为难以实现而产生挫败感,甚至导致不自信,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虽有拿破仑&濒诲辩耻辞;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谤诲辩耻辞;一言,但是真正能够出类拔萃、最终成为元帅的士兵毕竟是极少数。从士兵到元帅是一个理想,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必然。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注意把这种理想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想就成为妄想。因此,不能仅用做了多高的官,挣了多少钱,具有多大的知名度作为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样也是一种成功。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大家最终都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材。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礼记》中载有:&濒诲辩耻辞;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谤诲辩耻辞;刘亚军老师认为大学生要兼顾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特别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发展。以英语学习为例,学好英语不仅需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课外作业,而且还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比如看英文剧、听英文歌、读英文小说还可以与同学用英文对话,都是学习英文的好方法。学习法律也是这样,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同学们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模拟法庭比赛、法制宣传、专业见习实习、法律诊所等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退息必有居学,休闲娱乐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课余时间,写篇随笔,听几首乐曲,欣赏几幅名画,锻炼旅行等等,潜移默化之中,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学习将不再单调枯燥,生活也将丰富多彩。刘亚军老师向法律本科生推荐了一些读物,比如《法律茶座》、《西窗法雨》等,他建议学生先从兴趣类法学读物看起,循序渐进,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专业研究的进步。
而谈到自己,工作之余,刘老师也非常注重劳逸结合。他保持着对体育的热忱,同年轻人一样,他十分喜欢世界杯和狈叠础,聊起大众偶像颁罗、科比,也总是津津乐道。因为爱好广泛,刘老师与同学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总是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因为对很多事情都保持着好奇之心,他的生活有很多新鲜元素,快乐是他生活的主题。(学通社张琮宗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