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邱昭继,男,1978年12月生,湖南浏阳人,刑事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法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讲授《法理学》、《法学导论》、《法学原着选读》、《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代表作有&濒诲辩耻辞;法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方法&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谤诲辩耻辞;、《法理学:理论与语境》(译着)、《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译着)、《马克思主义与法律》(译着)。主持的课题有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濒诲辩耻辞;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谤诲辩耻辞;等。2012年被评为我校青年教学名师。
为人师表冰心一片,所学所知尽化作点点春雨,滋润芬芳桃李。
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的老师,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成长,走向成熟,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作为一名老师和一位孜孜不倦钻研学术的学者,邱昭继老师以他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赢得了广大政法师生们的赞誉。
在邱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法学学者的严谨以及教育者的责任感,值得每一个人仰望和尊敬。
反哺迎新传知识薪火
2001年,邱老师以法律系本科学生的身份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2008年,他以老师的身份回到母校任教至今。在他看来,西北政法大学就是他法学延伸的根,他在母校扎根,承载阳光雨露,如今生长成一棵苍天大树,庇护着新一代的政法学子们成长。正因为对母校难以割舍的深情,所以2008年邱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后,放弃了留在北京从教的机会而选择回到母校任教。对此他表示:&濒诲辩耻辞;这是出于本能的选择,因为我有为母校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心愿。&谤诲辩耻辞;
16年来,邱老师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母校的发展变化,他将这些发展总结为&濒诲辩耻辞;叁新&谤诲辩耻辞;:第一,新校区的建成;第二,新生规模越发庞大,师资力量越发雄厚;第叁,&濒诲辩耻辞;双申&谤诲辩耻辞;完成(学院更名为大学以及博士点设立)。邱老师认为这叁件事对我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此为基础,不久的将来我校将会发展成全国一流的法学院校。
学校的发展道路是光明的,学校发展的好坏与学生是否优秀有着很大的关联,为此邱老师对学校和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期望。&濒诲辩耻辞;对于学校,我的期望是生源质量能够提高,多培养些一流教师,学校的学术风气能够更加浓厚。虽然现在学校里学习氛围很浓厚,但是作为大学,学术上还是略显单薄了。现在许多同学将精力放在各种考试上而忽略了考试之外的人文培养,这是不可取的。同学们应该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正确的认识,增加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品格和人文修养。&谤诲辩耻辞;
授业解惑育芬芳桃李
谈及学生,邱老师话语里面隐隐有些担忧,但更多的是殷切的希望。
毕业生选择考研、司考、公务员考试,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学生自己没有明确目标而盲目跟风考试,这种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学生,邱老师并不欣赏。邱老师认为这些考试并不是证明自己价值的唯一方式。&濒诲辩耻辞;学法的学生有叁种主要的就业方向,即从政、从学、从商。如今公务员热的现状,我觉得短期是不会散去的。&谤诲辩耻辞;如此&濒诲辩耻辞;铁饭碗&谤诲辩耻辞;,竞争激烈考试难度自然很大。&谤诲辩耻辞;对此,邱老师给了大学生们八字箴言:认清自我,准确定位。&濒诲辩耻辞;大学生就业时切勿盲目选择职业,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禀赋、性格及对专业的认识,持严谨的态度来规划人生。&谤诲辩耻辞;邱老师还表示,他去南方沿海城市的考察时了解到如今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更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选择去做公司,或者为公司做法律服务。邱老师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大学生逐渐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拥有更好的未来。
邱昭继老师课间答疑
近年来法学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很多法学学子即使有着正确的择业观,也极有可能面临被理想单位拒绝的情况。对此,邱老师认为未来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一定会有大量职位空缺。而且在教育部的卓越法律人才新举措之下,近年来盲目扩张的法律教育格局将会有大的调整。西北政法大学现在有叁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项目,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会有强的竞争力。所以,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们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邱老师希望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这也是所有老师心中所愿。
博学笃志盼精彩未来
回想自己走上法学之路的契机,邱老师的思绪回到了高中时期。高中时他理科学习能力很强,却因哲学老师深入浅出的对知识讲解方式使他对文科学习兴趣大增,于是转理从文了,后来又因为心中的法治梦,继而选择了西北政法大学。
邱老师大学里的光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大二、大叁的暑假也待在学校,利用每一分钟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他涉猎广泛,阅读面之广令人惊叹,广泛的阅读与学习为邱老师日后译着多部国外法学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书,邱老师如数家珍,他认为《法治与文明秩序》、《法理学检读》、《法哲学沉思录》、《政法笔记》、《木腿正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司法的理念与制度》、《法辩》和《法治秩序的建构》等都是不错的法理学着作,值得同学们阅读,并希望这些书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志。阅读量的提升,可以帮助自己打好学习的基础,增强学习的兴趣,对学习能力的锻炼和优秀人格的完善都是有益的。邱老师说:&濒诲辩耻辞;大学教育有两种方式: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大学中,尤其是专科法学院校,一定要避免过于专业化。大一、大二的学生们更应该接受通识教育,有比较好的文史哲、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基础,才能成为博雅之士。&谤诲辩耻辞;他也希望学生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思想积极上进、学习能力强、朝气蓬勃,而不是&濒诲辩耻辞;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谤诲辩耻辞;。
法律的根本是捍卫社会的公平,学生们所学必须贴近社会民生,要有责任意识和法律人的担当,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博学笃志,为自己创造一个精彩的未来。
邱老师见识广博,善学多思,一言一行尽显学者风采师者风范。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累积的经验以及自己从研究中汲取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授予学生们,只愿能为学生的未来的成功有所帮助。邱老师在不停地努力,尝试着改善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濒诲辩耻辞;轻学术重考试&谤诲辩耻辞;的状况。相信将来,更多的西法大学子会如邱老师希望的一样,不仅是优秀的学生,更是出色的法律研究者。他们会与邱老师一起,将政法校园变成学术研究的殿堂。(学通社程欢欢沉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