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南方日报:贯彻群众路线要接地气长底气养正气

  • 2013年09月13日
  • 南方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人民群众才愿意一心跟党走。如何养正气?关键是做到公道办事、廉洁干事。公道办事,就是&濒诲辩耻辞;立党为公&谤诲辩耻辞;,坚持原则,不搞厚此薄彼,不为关系和人情左右。接地气、长底气、养正气,是当代共产党员涵养正能量的一项重要且必需的修炼。

 

  共产党员的正气从哪里来?要从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底气中来。共产党员的底气从哪里来?要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来,从接地气中来。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决反对&濒诲辩耻辞;四风&谤诲辩耻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接地气、长底气、养正气。

  接地气。将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大力士叫安泰,每当同敌人决斗时,便从大地母亲身上获取能量,当时无人能敌;后来一位叫赫拉克勒斯的英雄发现这一秘密,设法让他双脚离地,战胜了他。大地是安泰的力量之源,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人民就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共产党员接地气很重要的工作方法就是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听民声、察民情的重要途径,是汲取群众智慧、制定正确政策的重要依据。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濒诲辩耻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谤诲辩耻辞;;邓小平同志指出:&濒诲辩耻辞;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谤诲辩耻辞;当前机关里存在的&濒诲辩耻辞;叁门干部&谤诲辩耻辞;(即家门、学校门、机关门)不会调研、&濒诲辩耻辞;叁拍干部&谤诲辩耻辞;(决策时拍脑袋、表态时拍胸脯、出事时拍屁股)不善于调研,&濒诲辩耻辞;骄娇暮&谤诲辩耻辞;干部不喜欢调研的现象必须坚决改变,蜻蜓点水或漫无主题、或拖泥带水的调研也要坚决摒弃,真正&濒诲辩耻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谤诲辩耻辞;,实实在在接地气。

  长底气。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就是共产党员最大的底气。只有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底气。底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方面,长底气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濒诲辩耻辞;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濒蝉辩耻辞;钙&谤蝉辩耻辞;,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濒蝉辩耻辞;缺钙&谤蝉辩耻辞;,就会得&濒蝉辩耻辞;软骨病&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共产党员有了这个&濒诲辩耻辞;钙&谤诲辩耻辞;,就会真正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长底气需要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过硬的履职本领。没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会有过硬的履职本领,就会在工作中束手无策,从而导致没有底气。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克服&濒诲辩耻辞;本领恐慌&谤诲辩耻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濒诲辩耻辞;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谤诲辩耻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濒诲辩耻辞;中国梦&谤诲辩耻辞;也才能梦想成真。

  养正气。有了底气,才能养正气。战国时,孟子就提出了&濒诲辩耻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谤诲辩耻辞;的&濒诲辩耻辞;浩然之气&谤诲辩耻辞;。南宋文天祥写过一首《正气歌》,开篇就是&濒诲辩耻辞;天地有正气&谤诲辩耻辞;。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人民群众才愿意一心跟党走。如何养正气?关键是做到公道办事、廉洁干事。公道办事,就是&濒诲辩耻辞;立党为公&谤诲辩耻辞;,坚持原则,不搞厚此薄彼,不为关系和人情左右。&濒诲辩耻辞;公道自在人心&谤诲辩耻辞;,如果我们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公道办事,自然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廉洁干事,就要廉洁自律,不为利益所惑。廉洁关系民心向背,如果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就必然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自古以来,老百姓最敬重的就是&濒诲辩耻辞;清官&谤诲辩耻辞;,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提出要&濒诲辩耻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谤诲辩耻辞;。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做到&濒诲辩耻辞;公生明、廉生威&谤诲辩耻辞;,也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

  接地气、长底气、养正气,是当代共产党员涵养正能量的一项重要且必需的修炼。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培养了这“三气”,并严戒“骄气”、“暮气”、“官气”,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潘享清 广东省编办常务副主任)

相关新闻

  • 我校召开纪检监察巡察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会

    9月29日上午,学校纪委召开纪检监察巡察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会,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巡察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找准职责定位,提升履职能力,以实际行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全会精神在学校贯彻落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出席并讲话。校纪委副书记康鹏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 刘志彬表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体纪检监察巡察干部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牢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强化岗位认知,准确把握职责要求,深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切实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综合效果,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加强“清廉校园”和廉洁文化建设,努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贡献力量。 刘志彬强调,学校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校风廉洁信息员是基层监督的“前哨”和“神经末梢”,建好建强这支队伍,对实现基层监督质效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锤炼政治品格,提升政治能力,以履职尽责的实际担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永葆斗争精神,把准斗争方向、增强斗争本领,始终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提高工作能力,熟学熟用纪法知识,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主动担当、大胆履职,做到肩上有职、心中有责、手中有方。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从实加强自我监督,始终做到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 陕西省三中全会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我校魏奇教授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作辅导报告。 校纪委委员,全体专职纪检监察巡察干部,各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校风廉洁信息员等参加培训会。 (供稿:校纪委 撰稿:王恩 审核:康鹏)

    2024-09-30
  • 【西安日报】魏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进行了创新发展,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首先,要深刻洞悉创新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深刻认识三者的不可分割性,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人类现代化历程表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统一于创新,三者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人才是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智力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互为支撑,必须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其次,要充分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意义和内在要求。迈上新征程,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尤为迫切。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战略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方能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浪潮、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既是科技实力、人才实力、综合国力的比拼,更是制度机制的较量。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发挥制度优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贯通;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再次,要构建协同联动的重点任务落实机制。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突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二要紧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三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建立突破计划,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难题,推进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四是要着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机制。坚持“四个面向”,构建适应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举国体制、适应科技强国建设要求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公司定位和布局。在事关占领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发挥好国家实验室核心和龙头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加强建制化体系化科研攻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担当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合力产出更多基础性战略性成果;在事关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争领域,发挥好科技领军公司对创新链产业链的牵引整合作用。二要优化国家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实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分类管理的组织模式,建立地方、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新机制。健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和组织化实施,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三要强化公司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公司机制,加强公司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公司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公司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提升原始性颠覆性创新成果供给能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四是加强制度性开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要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二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人才交流通道;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西安日报】魏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0697/6968983.html?isShare=true

    2024-09-10
  •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精神工作会议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精神,9月5日上午,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精神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主持。 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传达学习了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和领导讲话精神。 张军政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强调,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注重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二要推进重点马院建设。要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解决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要改进作风方法,提升工作质效,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深。要注重课堂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三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要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立德树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鲁洋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李云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赵琳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学工部思政教育科科长李伟弟副教授,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辅导员、组织员冯晨光,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教授,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候璇博士,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磊博士,教务处处长李大勇教授先后交流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负责人,思政课教师代表,课程思政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撰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