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际民航组织对外关系与法律局局长黄解放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副所长邓朝晖女士一行,应我校“叁秦学者”特聘岗教授、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邀请,在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陪同下访问了位于雁塔校区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
黄解放参观考察了我校“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及航空法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情况。 “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 藏书由著名航空法学家郑斌先生捐赠,主要包括郑斌先生及其父亲郑天锡收藏的经典国际法和外空法著作、著名国际法院判例、重要国际条约谈判资料和知名国际法学术刊物等近3000余册。王瀚向黄解放介绍了图书的保管情况,及航空法人才培养与科研情况,并强调郑天锡国际法与郑斌航空法图书馆资料的重要价值,感谢黄解放局长对图书资料获赠的大力支持。
随后,我校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举行了“航空强国与航空法治建设”座谈会,与会嘉宾有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副所长邓朝晖,西北民航管理局法规处处长朱勇民,西部机场集团副总秦占欣,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方瑞丰,《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北记者站主任陆航,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苏金远教授。王瀚教授和国际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等参加了座谈。座谈中,黄解放局长和与会专家就航空法治的最新动态进行讨论,并梳理了新时代背景下航空法研究的重点议题。
黄解放指出,中国航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以航空环境法的新问题为例,民航组织理事会最近通过的碳排放制度试图以市场机制将碳排放商品化, 36个理事国当中,南非和坦桑尼亚缺席,4个国家反对, 30票赞成(包括美国和西欧),中国对此提出保留(弃权),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王瀚表示,当前航空法的研究要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适航标准认定、航空公司海外兼并之间的关系。从陕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来讲,亟待开放第五航权,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与发展规划,优化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化、便利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助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升级与陕西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从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需要筹划中国航空法教育基金,与国际民航组织形成常态实习对接关系,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航空法治人才队伍。
邓朝晖介绍了“德恒访问学者项目”,提出西北政法大学航空法研究团队实力雄厚,希望能够进一步接洽,与武汉大学国际法所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航空法治人才,实现共建共赢。朱勇民介绍了民航监管的最新动向,一是解决民航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和实现监管现代化。建立监管事项库,明确监管的边界;统一全国的监管平台;鼓励公司自查。二是推行民航信用制度。旅客信用实行全网联通,信用等级信息共享;公司信用实行国内国外统一入网。叁是为了解决通用航空过度监管的问题。朱勇民建议将散见于民航规章中的立法,统一于民航法中,并将无人机纳入通用航空中统一立法。周亚光就防空识别区、经济专属区上空法律地位等问题与苏金远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方瑞丰等就航空法的地位与未来发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黄解放对我校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取得的成就给出了高度的赞赏,表示将积极支持西北政法大学航空法学科建设,支持我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法研究重镇,希望航空法治协同创新中心能够稳步发展,协同纳新,构建“空天丝路”与“地面丝路”的对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