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9日,副校长漆思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冯冬梅、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教授一行四人应德国顿颁碍顿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匈牙利塞格德大学邀请出访德国、匈牙利进行学术交流及洽商合作办学。
6月2日至4日,由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和顿颁碍顿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联合发起的“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活动的开幕式和文化经济论坛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杜伊斯堡举行。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总领事冯海阳,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市长索伦?林克共同为“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揭牌。随后进行的“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文化经济论坛,漆思教授作为论坛嘉宾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解,他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新丝路推动了亚欧国际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推动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使沿线各国人民人心相通,文化艺术更加开放交融,教育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它超越了经济的意义,让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亲相爱,成为习近平主席一直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6月4日,出访团组来到埃布罗尔西宫的德国顿颁碍顿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与协会主席郭健先生、主管荆伟先生进行合作会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协会和学校的历史、主要工作领域以及未来规划等信息,高度评价了德国顿颁碍顿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和西北政法大学前期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对共同设立“中欧跨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共识,并商定2018年9月在西安邀请“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沿线国家文化艺术及教育界人士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的文化论坛。
6月6日至7日,出访团组来到匈牙利塞格德市访问了塞格德大学。塞格德大学建立于1581年,是匈牙利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前20%梯队,在匈牙利国内排名高居榜首的公立大学。我校于2017年与该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学生参加该校“欧洲之门”法律培训项目。本次访问旨在通过对项目的考察评估,与对方协商2019年起将我校学习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涉外法律人才基地班整班学生集中派往塞格德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培养,使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体验两种培养模式教学,培养出通晓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能够胜任涉外法律业务的优秀人才。通过两天的交流考察,出访团组先后与塞格德大学主管国际交流工作的副校长Katalin Nagy教授、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Krisztina Karsai教授、法学院院长László Gulyás博士、法学院副院长Norbert Varga博士、孔子学院外方院长Richárd Mohr教授、中方院长王磊博士会面商谈了两校联合培养项目的具体教学安排和其他合作事项,进入课堂对塞格德大学的教学法进行了体验感受,参观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走访了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孔子学院。
本次德国、匈牙利出访团组前期沟通充分、活动安排合理、出访任务明确,保证了出访团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预期工作。返校后明确了专人继续对接外方机构落实双方的合作意向,力争在学校办学国际化过程中形成更加深入、丰富多样和实质性的合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