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举行。我校副校长王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立应邀参加会议。
8月1日下午,王瀚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体活动之一的“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合作论坛”,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发展大计。本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致力于为东盟各国高等院校与中国高等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增进了解与友谊,开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我校在论坛中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等达成交流合作的初步意向。本次论坛由贵州大学主办,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为支持单位。论坛邀请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110余所知名高校的校长、教育领域专家参会。
8月2日上午,王瀚参加中国-东盟留学培训项目国际研讨会,并受贾宇校长委托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开展学生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可以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与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顺利出国留学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有效的服务,享受到更多国外优质资源,同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留服中心对我校规范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提供更多的指导,有效防控留学风险。
研讨会上,王瀚以“创新中外教育交流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我校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法学会支持下,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期待在“一带一路”法治创新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面与东盟高校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服务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高校智库。希望通过本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能够与东盟高等学校之间围绕“一带一路”法律教育联盟框架下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共商中国与东盟法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交流思想、寻求合作、分享成果。我们非常愿意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东盟各国的法学届、法律界进行经常性交流与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发展提供法律助力,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和发展。
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和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分别致信祝贺,李克强总理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青年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要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共同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她表示,中国与东盟已经成为高度交融的利益共同体,正在发展成为休戚与共的责任共同体。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一大亮点,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双向留学生已经达到了18万人,中国的高校开启了东盟所有国家的语种,为加强东盟国家人力资源发展合作,中方还设立了30家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今年已经专门出台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将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加强与各国的学历互认、师生互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让师生们有更多的机会相互走进、更加友好、相互共建。到2020年,中国将吸收外国留学生达到50万人到中国留学。(摄影:贵州大学刘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