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些重要的词汇,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各级领导干部随时提及的话语。可是当人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是否明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味着什么?法治的核心是什么?这些内容包括有些干部也不一定很清楚。
对此,记者近日专访了多年来一直积极呼吁并倾心参与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贾宇教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大家守规矩
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变革。贾宇教授认为,在推进法治的进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方面,部分党政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薄弱,要适应从“我说了算”到“法说了算”的转变还很难;另一方面,广大民众也没有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习惯,有些利益群体倾向于以非法治的方式表达诉求。
贾宇教授说,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比如云南孟连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都是这方面的例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做不到依法办事,就会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出现无政府状态,就会破坏安定团结、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党中央要求全社会各阶层都要树立法治理念,大家都讲法守法,法治国家就是要形成大家都守规矩的局面。
“法治陕西”我们可以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西部大省,近几年来陕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陕西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强省的目标,贾宇教授提出,除了经济要继续往前走,法治建设也得大步往前走。
贾宇教授说,浙江省已经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法治浙江”的治省方略。陕西培养法律人才的能力并不比浙江弱,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果处处依法办事,外商会感觉陕西的法治环境很好,利益能受到保障,从而愿意来这投资,同时陕西人走出去与别人交流,人家会说你是从一个讲规矩的地方来的,从而尊重你,办事也就容易得多。
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陕西的经济不容易走到全国前列,那么,陕西靠什么在全国领先?贾宇教授很坚定地表示,“法治陕西”是完全有条件让我省走到全国前列的。因为陕西是有过商鞅变法的地方,商鞅与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历史上有同样的法律文化意义。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把一个小而弱的秦国逐步变大变强,最终一统天下。
贾宇教授说,陕西人正直、耿直,历史上秦人的血脉就留下这方面的基因,包括很多农村地区都十分讲公道、守规矩,所以陕西是最适合推行法治的地方。赵乐际书记一直强调依法行政,袁纯清省长也早已提出“依法治省”的目标,可以说在起步上我们并不落后。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把依法治省实实在在作为治理陕西的方略,“法治陕西”就会变成现实。
西北政法大学全力推进法治理念教育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能光说不做。贾宇教授坦言,西北政法大学义不容辞应成为此项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如今学校已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贾宇教授介绍,在培养人才方面,按照中央文件,西北政法大学已经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列入了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在科研学术方面,学校一直强调面向基层和地方,比如“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依法进行基层政权治理研究已经走在全国法学界前列。1个月前,学校还向省教育厅上报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题目就叫《法治陕西》。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成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一批高素质的法学教师成立宣讲团,积极主动地给全省各高校、各地市各阶层的干部群众进行宣讲。
贾宇教授说,去年5月、11月,在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基地的两期培训班中,学校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专题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学校正在组织撰写这方面的系列文章和书籍,目前已有许多县市邀请宣讲团前往他们那里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本报记者 焦永兴 林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