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左)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康宝奇签署见习法官助理实训基地协议。西北政法大学提供
【本报驻陕西记者熊晓芳西安电】主修法律的内地大学生人数已超过30万人,但西部地区法律人才稀缺且缺乏实践经验的局面仍未改善。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市司法机构签订协议,规定每年派逾千名教师和研究生进入各级司法机关进行為期半年的掛职或实习。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接受访问时表示,该校从去年开始规定法学课程的教师须具备1年以上基层司法机构的实践经验;研究生则要到基层担任半年见习法官助理或检察官助理。至本月止,西北政法大学已有13名教师赴西安市雁塔区法院掛职。
西安市雁塔区法院院长刘福荣坦言,基层法院人才匱乏的问题一直存在,大学法律教师到法院掛职,提升了该院法官的理论知识水平;法院亦破例允许教师们列席审判委员会,让他们获得更多一手信息。
已在该院担任法官助理近1年的副教授舒洪水表示,实践对教学科研的改善有极大帮助,為他日后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案例,并计划对与这类多发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重点研究。
文匯教育
建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
— 西北政法大學
西北政法大学地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中国西安,是一所以法学為优势和特色,哲学、管理、新闻、公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按大区设置的全国五所政法院校之一。学校办学歷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气息浓郁,教风严谨,学风良好,是广大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辦學歷史悠久 辦學條件良好
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的延安大学,1951年正式建校,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為国家培养法学和其他社科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及法学信息资料中心,是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佔地面积134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万餘平方米;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行政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4个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餘万元;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16个专业与基础实验室;设有雁塔、长安两个图书馆,共计藏有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170万餘册,中外文报刊近3000种;校园网覆盖两个校区的所有教学、办公及师生活动场所;建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公共后勤服务系统完善。
學科力量雄厚 科研實力強大
学校设有法学、哲学、经济学等2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是名牌专业,哲学、行政管理是特色专业;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具有在职人员同等学歷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若干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认证的司法鉴定中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近年来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在95%以上,现有各类在校学生两万餘人,其中研究生3000餘人。
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确立了育人為本、质量為要、注重实践、勇於创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构建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叁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制定了系统的教学基本建设标準,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在国内较早推行学分制管理和教学全过程管理,强化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学校在2001年、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崇尚学术自由,学术气氛活跃。现设有若干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法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价值哲学、死刑问题、法律价值问题、先秦法律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居於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数百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40项,公开发表与出版的学术成果近60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奖近百项。学校《法律科学》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法学核心期刊之一,2006年被评為全国人文社科学报30佳。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餘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佔专任教师数的5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佔专任教师数的5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数十人。
開放式辦學 育國際化人才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确立了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的40多所着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係,并与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合作办学。近年来邀请了一大批国外着名学者、司法官员来校访问、讲学,成功举办了大量国际学术会议,提高了学校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学70多年来,学校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万餘名优秀的毕业生,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学校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教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思路,向着建设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政法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