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颁罢痴.肠辞尘消息(面对面):
导视:
一名满怀人生抱负的大学毕业生
边陲小镇的意外分配 击碎他所有的青春梦想
张钧:当时就想一个大学生,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结果自己却分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当正义遭遇罪恶 群众生命面临威胁
他依旧选择挺身而出 只身与三名歹徒搏斗
我想这是我的使命,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头部被砍六刀 身中六颗散弹
依然没有让他放开紧抓歹徒的双手
张钧:我想只要我再坚持,多坚持一会儿。就能够等到战友的支援,就不会把这个人给放跑。
《面对面》王志带您走近湛江边防支队大学生干部张钧
为您讲述一个普通年轻人对于青春、梦想和选择的故事
![]() | |
精彩对白:
记者:勇气从那里来的?一个人对叁个?
张钧:这绝对不是冲动我想,这是我的使命。
记者:会不会有屈才的感觉?我读了那么多书?
张钧:既然来了,就好好干吧,至少说要能对得起这份职业,这身衣服。
记者:有没有感到委曲的时候呢?
张钧:我们都尽我们最大努力了。
记者:张钧这一下成了英雄了,出了名了,是不是应该得到提拔了?
张钧:我想不是说我要为了做英雄也好,去专门做这件事,我觉得说我英雄勇士也罢,都谈不上。
![]() | |
解说:
我们这期节目请来了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年轻人。他叫张钧,湛江边防支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中尉警官。
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边防军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全身还带着近一百处被缝合的伤口,他的头部被砍6刀并被霰弹枪射伤,右手肌腱被砍断,至今,他的头部还有六颗霰弹没有被取出。
记者: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到底怎么样?
张钧:现在就是头部的外伤基本上痊愈,有叁个地方刀口比较深的,有的刀口是开放性的,就是往两边翻的,恢复比较慢一些。
记者:手指看不到伤啊,伤在哪儿呢?
张钧:手指就是肌腱被砍断了,断了七条肌腱,七条伸展肌断了,原来的手指头伸不起来。
记者:头部呢,听说还有子弹没有取出来?
张钧:头上还存了六颗霰弹,当时短暂性休克,医生就想尽力先把外伤伤口缝合止住血。当时做手术的时候没有发现,做手术叁天之后,就想进行全面检查,做颁罢发现后脑里面有六颗疑似金属物。
记者:伤口呢,我现在看不到。
张钧:这里有马蹄形的。这是两刀交错的,这边有个刀,这个地方下去有个刀,交错形成一个马蹄形,然后这个后脑勺这个地方有个…这边也有点,这边有两道。
记者:当时的资料你回头看过吗?抢救时候的情景?
张钧:做法医鉴定的时候,我看到过自己头发还没长起来的伤口的相片。
记者:你自己能不能面对?
张钧:自己乍一看还是比较恐怖感觉。因为当时用我们的大队政委说,那个伤口纵横交错,自己看第一反应不相信相片中那个头是自己的头。
解说:
这场生死劫难,源于两个多月前的一起抢劫案。
2006年1月15日凌晨,张钧和所长及另外一名同事在镇上巡逻。就在几个小时前,张钧刚刚和同事们一起扑灭了一宗山林大火,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一场生与死的搏斗即将到来。
张钧:我们在镇上巡逻,就感觉肚子不舒服,当时就和所长汇报,网吧开着门,所长说那你去那里面方便一下,我和龚夫秋友在前面边巡逻边等你。
记者:你进网吧找厕所的时候,网吧里面情况正常吗?
张钧:很正常,因为我们刚巡逻过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很正常。然后就是进去出来,当时就是我自己判断,看他拿了一个类似自己自制的枪。
记者:你就直接冲进去了?
张钧:当时就听到有喊,听到有个很陌生的喊,说再不老实就砍死你。听到这样我就,我大喊一声,我说警察不许动。因为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一般的人碰到警察的话,你这样一喊,可能有个瞬间,可能让他一愣这样。
记者:你当时看到是一个人还是旁边还有别的人?
张钧:当时我看到两个人。
记者:已经看到两个人了?
张钧:两个人。
记者:你当时口袋里有电话吗?
张钧:有电话,我们出去都有电话。
记者:想到过有打电话叫人吗?
张钧:其实我当时自己瞬间有个想法,就是当时也想打电话叫支援,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但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当时我在考虑多一点的话,可能当时那个收银员,就是那个群众,可能就被那个歹徒用刀砍了。
记者:但是你有把握让两个人安静下来?
张钧:当时来不及想那么多,当时自己也没有考虑说是不是能够,自己能够把他制服,当时就是想,在那个时候不能让他得逞。
记者:你喊了以后对方的反应呢?
张钧:他就突然停下来,可能他当时也没有想到。怎么突然从里间,一个黑咕隆咚一个过道里面,出来一个军人。
记者:穿着制服?
张钧:对,我们巡逻都是穿制服。然后他当时好像一愣,刀就没砍到这个人
记者:砍下去了,但是没有砍到?
张钧:他挥刀砍了,没有砍到,我出去之后,他可能反应过来,只见到我一个人,他就气焰又嚣张起来。
记者:当你发现有叁个人的时候,你这个时候的反应是什么?
张钧:我一看,一出去一看,他就调转枪口对着我,我想,因为当时我进去的时候,我知道网吧里面有11个群众正在那里上网,当时我就想,他要是把这个枪要是打到群众就坏了。
记者:那接下来到底发生什么?
张钧:后面人家说,被我救的收银员当时说,他听到(歹徒)喊说,不要管闲事,连你一起砍,我自己当时好像没听见,我见到手好象往上对着我,我就瞬间反应,右手把握枪的手往上一推。
记者:拿枪的制服了吗?
张钧:我就把他摔倒在地,就把他枪往上一推,用左手这样搂住他脖子,这样一个侧摔,就把他摔倒地上了。我一只手抓住他拿枪那个手,想抢那个枪。在抢枪的时候,他又响了一枪,
记者:又响了一枪,前面响了一枪吗?
张钧:对。在我推的时候。当时我心里还比较暗喜,两枪都没有打到我,我说这下你们完了。
记者:那后来枪怎么打中你?
张钧:我自己当时事后也想不起来,我自己当时感觉,两枪好象都没有打到,我看见那枪喷的火舌,但是自己身体上好象没有感觉。
记者:但是你脑袋里的子弹?
张钧:事后,医生就说发现了六颗疑似金属物,就是说当时自己没有感觉到中枪,当时自己没有感觉。
记者:那刀是怎么上来的?
张钧:他想救他的同伙。里面的群众可能都吓呆了,听到枪响也反应不过来了,然后我就喊。
记者:喊什么?
张钧:我就喊说赶快报警,赶快报警,然后自己就感觉到头上一痛,然后就听到喊说,下面那个被我压住那个就喊说。
记者:喊什么?
张钧:他在喊,救救我,砍死他。
记者:这个时候还没松手?
张钧:没有,就感觉自己流血了。感觉到有些东西像水一样的东西从脖子上流下来,
记者:这个时候你放手呢,你自己有办法躲开吗?
张钧:当时没有想到要把那个人放开,当时就是想不能让他跑掉。
记者:但你挨了不止一刀啊?
张钧:我想如果我能再坚持,多坚持一会儿。如果我能够再坚持,多坚持一下,就能够等到战友的支援,就不会把这个人给放跑。
记者:一共砍了几刀?
张钧: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被砍了几刀。后面到医院去治疗,医生说头被砍了六刀,右手手腕被砍了一刀。
记者:后来手被砍断以后呢?
张钧:后来手被砍了以后,这个手就没有力了,就被他挣脱了,挣脱之后,我就看到叁个人往门外跑,我就想不能让他跑掉,我自己又爬了起来。
记者:人家已经坐上车了,而且叁个人?
张钧:对,叁个人。
记者:他会继续砍你。
张钧:当时也没有想这些,没有想,当时就是就是想不能让他跑掉
记者:追了多远追上了?
张钧:也没有多远,到门口就看见那叁个人已经坐在摩托车上了,开着车灯,摩托车已经发动了,当时我就想不能让他跑。我就冲上去,用手拉住摩托车后架,就想把那个车掀翻。已经把那个车给拉斜了,那个车已经倒了,然后自己也摔了。
所长:离网吧门口大概几十米,就看到前面网吧门口人很多,我们就冲到门口,看到群众已经把张钧扶上摩托车了,一身的血,张钧还说,歹徒从这个方向跑了,叫我们马上追。
失血1500毫升,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军装完全是被血浸透了。最后结果有可能死亡。
生死关头处,他的抉择斩钉截铁。
张钧:当时我母亲赶来看到我的时候,差一点就晕过去了。
解说:
张钧很快被送往吴川市人民医院抢救。但由于失血过多,伤势严重,张钧的生命体征几近为零。
医生:刚开始病人进来的时候感觉,呼吸很困难的,军装完全被血浸透了,整个手脚都是冰凉的,如果短时间内血压纠正不了,上不来的话,病人最后结果很有可能死亡。
解说:
手术一直进行了四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张钧才渐渐地苏醒过来。
所长:他清醒之后,我们就小声叫他,他就睁开眼睛,看了我们,他第一个就问,歹徒抓到没有,因为他当时搏斗的时候,手抱得很紧,他一心想抓到歹徒,所以他一清醒就问我们歹徒抓到没有,我们就说你好好养伤,其它事你不要管,我们已经派人去破案了。
解说:
张钧出生在广西百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一直是父母最大的骄傲,他的这次负伤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记者:你受伤以后为什么你父母一直不知道?
张钧:我没有告诉他们,他们后来知道了。两位老人都身体不好,他们平时为我弟弟,我弟弟本身脑袋时不时莫名其妙疼痛,但是查了很多次查不出病因,我父母要为我弟弟操心,然后我爷爷奶奶70多岁了,当时也可考虑要过年了,也不想给家里面带来一些悲伤的氛围,让他们好好过年。
记者:那他们对你身负重伤这件事情怎么考虑?
张钧:当时他们看到了人民公安报上的报道,看了后他们就急匆匆赶到湛江来了。我母亲赶来看到我的时候,是差一点就晕过去了。就埋怨我了,看到了人家歹徒拿刀拿枪的,也不顾自己安危就上去了
记者:那你现在回头来看的话,当时有别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张钧:自己事后也在考虑,当时这样子出去是不是代价太大了?我们说,很多东西讲究成本和获利的对比,事后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想法说,这样是不是成本太高,但是自己想来想去,我自己到目前还是认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记者:没有热血冲顶的感觉,我要做一次英雄?
张钧:没有,这绝不是冲动,我们就是一种思想意识里面就是,就已经形成,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但是在我自己的意识里面。我觉得说保家卫国对我自己来说,这个主题太大了,但是我想做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觉得还是应该的,我觉得一个当代年轻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我想也应该必须具备。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在那样的情况下,也不允许我退缩。
导视
一名满怀人生抱负的大学毕业生
边陲小镇的意外分配 击碎他所有的青春梦想
张钧:当时就想一个大学生,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结果自己却分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当正义遭遇罪恶 群众生命面临威胁
他依旧选择挺身而出 只身与三名歹徒搏斗
张钧:我想这是我的使命,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头部被砍六刀 身中六颗散弹
依然没有让他放开紧抓歹徒的双手
张钧:我想只要我再坚持,多坚持一会儿。就能够等到战友的支援,就不会把这个人给放跑。
《面对面》王志带您走近湛江边防支队大学生干部张钧
为您讲述一个普通年轻人对于青春、梦想和选择的故事
解说:
这不是张钧第一次面对凶残的歹徒。就在2005年4月,张钧还和战友一起,同一名杀死一人、砍伤数人的凶残歹徒展开搏斗,并将其制服。
在当地人们眼中,张钧是一个兼有高学历和好身手的全能警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只是一个地方院校毕业入伍的大学生,并没有经过部队长期而正规的军事训练。更没有几个人知道,分配到这个偏僻落后的边陲小镇上工作,对于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满怀人生抱负的张钧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张钧对未来的所有憧憬和设想,从这一刻起似乎变得迷茫起来。
记者:大学毕业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当兵呢?
张钧:理由可能,说了很多人觉得不相信,就是为了要满足实现自己的从军梦。
记者:这身橄榄绿的吸引力在哪儿呢?一定要从军?
张钧:一个我想这身衣服对男孩子来说,我自己,我不知道别的从军的一些战友是什么样,我觉得这身衣服它代表了男性的一种阳刚之气,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周氛围里面激励着我们长大,有很多部队里面的很多英雄故事,董存瑞,邱少云,小学课本里面都有这些。当时广东边防总队当我们学校,去招地方录用大学生的时候,我就二话没说就去报了名
记者:到了部队以后情况怎么样?是不是一如你想想?
张钧:我是2003年7月5号到我们总队报道,到总队报道之后,然后到特区深圳一个入警大学生集训基地在那个地方进行了半年的培训。培训结束就分到了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就是湛江边防支队王村港镇派出所。当时刚到那个地方,确实还是自己的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
记者:落差在哪儿呢?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
张钧:因为我在深圳集训了半年,特区各种繁华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是不言而喻的。我自己当然也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热情,就觉得当时集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对自己选择从军路抱有任何的怀疑。
记者: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去乡村派出所?
张钧:当时来的时候,就是说想到基层去,但是到了单位以后,自己的营房也没有,面对各种很烦琐的工作。自己还是很失落当时。当时就想一个大学生,读了那么多年书,学了那么多年东西,本身我自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也很不容易,家里面支持,家里能够负担那么大,支持自己能够大学毕业很不容易,最后结果自己却分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蔡政委:现在我们整个派出所几乎都在沿边沿海一线,都是在乡镇派出所,都是比较艰苦的地方。有的最远的派出所离我们支队机关是叁百多公里,有的开车要开叁个多小时。所以有的派出所艰苦到什么程度,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电压低得电视都看不到。张钧是这样一个入警大学生,他来到广东以后,他可能想一个是入伍广东先进珠海,珠江叁角洲,广州等等这些地方,没想到在广东边防部队里面还有一个粤东粤西这样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来到部队以后感觉,这个地方还是比较穷的,现在这个地方比我家乡还穷,这些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
解说: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张钧的内心充满了难言的苦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迷茫之中,大海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他经常一个人静静坐在海边,在海浪声声中思索和寻找自己迷失了的人生坐标。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多星期后,一件偶然的小事让张钧的心灵受到了震动。
张钧:我们有这样的惯例,一个传统,就是快过年了,要去走访困难户,当时我和所长就到了一个五保户家里,给那一家人送去了一袋米,然后一些衣物,还送了慰问金。当时老人拉住我们所长的手,就是那种泪流满面那种,特别的感激,老人就是说,党没有把他忘记。当时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地方,觉得有很多人还是比较需要我们,就是在自己的心灵上对我来说可能在心灵上,获得那种满足吧。经过那一件事之后就觉得,就应该在这个地方安下心来好好干。
解说:
真正让张钧对这份工作产生兴趣的,是从他独立办案开始。刑事法专业毕业的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大量复杂案件的成功侦破,让张钧体会到了巨大的成就感。翻开王村港镇边防派出所的卷宗,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至今,张钧已经主办并侦破案件39宗,破案率大百分之八十一点二。年轻的张钧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办案能手。
记者:我听所里的同事介绍说,你年龄不大,但是有一个绰号,大家觉得你是神探?怎么会年纪轻轻有这样的称号呢?
张钧:那可能是所里面战友高抬我,可能我在一些办理案件中可能比他们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因为我社会见习也在派出所见习过,法院也见习过,阅读了大量案卷,可能对一些案件的接触可能比他们多一些。因为所里面有很多同志是部队培养起来的,义务兵,可能我比他们稍微有一点优势。
记者:那你可能办的案子不少,如果要你举一个例子呢,哪一件是你最满意的?有吗?
张钧:有一个是2004年8月份的时候,辖区昌河村有个群众打电话说,他12岁女儿早上9点多没有看见,然后一直找找到两点多找不到了。我们就走了叁四个村,就排查,了解到隔壁茂名市叁元镇的一个刑满释放人员有最大嫌疑。
记者:你怎么判断呢?
张钧:当时有很多群众说,看到这个小女孩坐上他的摩托车,那个人刑满释放后就靠开摩托车搭客。然后我们基本上判定那个人有比较大的嫌疑。他可能对反侦查反讯比较有经验,怎么问都说不知道。
记者:当时你们并没有确实的线索和证据?
张钧:没有,就是我们通过调查以后,很多东西有一个指向,我们在他家进行了仔细的搜查,发现血有迹,当时我们的那个案件有市局的刑警队下来一起协助我们破案,然后就把那个提取化验之后,和那个失踪的女孩血型相符合。后面想既然在他家发现血迹,是不是会在他家附近有作案的可能。就建议刑警队的大队长,我们是不是带他到他们家附近地方去转悠一下,看他精神上有什么变化没有。当时我们就去了,就在他家附近,带他去转悠,还时不时试探他,后面就来到一个地方,一个废弃的果园,他神情就特别不对劲,当时不管把那个女孩是贩卖出去也好,杀害也好,肯定在那个附近,有一个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景。最后在废弃果园里面找到小女孩的尸首,找到之后他就不得不,他心里就崩溃了,他就一五一时把事情交代了。我觉得这是自己一个细节上的把握。
绵薄之力也现男儿柔情,一个清贫警官对一群贫困农民的资助
张钧:就想自己能有多大力就尽多大力,能帮多少帮多少。
朝夕相处累积军民深情,全镇父老乡亲对一个普通军人的热爱
张钧:他们都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其实才是让我在那里工作这一两年来最大的收获我想。
解说:
张钧受伤后,当地许多百姓都扔下手中的农活直奔医院。在几年的从警生涯中,张钧已经和辖区内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记者:你负伤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在当地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张钧:因为当时,其实我在走访群众啊,下乡,最大的感觉就是,最让我开心兴奋还是,我去了很多家,他们都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
记者:会吗?
张钧:特别让我感动,我下到他们家的时候,很多老人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也有很多人把我当成兄弟看待,所以我觉得特别欣慰,也特别开心。这其实才是让我在那里工作这一两年来最大的收获我想。
记者:你自己怎么看待呢?
张钧:我觉得那些辖区群众,我觉得他们对我太好了,而且这件事之后,上级各界组织领导啊,对我评价太高了,有时候让我有点心里不安。
记者:这次的采访过程当中,很多人跟我们提到了林应波?
张钧:我们下乡走访群众,就了解到他家特别困难。他是40多岁的时候,才娶了老婆,然后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本来家庭比较困难,然后2002年的时候中风瘫痪了,他的妻子受了点刺激,平时做什么有点丢叁落四的。了解到这些之后,就想能不能尽自己可能帮一帮啊。
记者:这个也属于你管的范围吗?
张钧:爱民助民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吧。当然说这不是必须的
记者:什么管什么不管,有没有界限对你来说?
张钧:自己没有想这些,当时就想他家确实比较困难。
记者:那你怎么帮他的?
张钧:自己刚开始比较简单,就是去走访了之后,给了一些钱给他,因为当时去的时候住房也是危房,小孩子破破烂烂,就想让他先能够解决一点是一点。
记者:你捐了多少钱?
张钧:第一次就捐了两百块钱,没多少。
记者:但是我刚才听你说你家里不富裕?你的工资高吗?
张钧:我当时的工资就是负担了我弟弟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当时我自己就想,我负担了弟弟的学费生活费,也是在给两位老人,给我父母也算是减负吧。
记者:当地的经济并不发达,在你辖区内,像林应波这种贫困户还不少,你能帮得过来吗?
张钧:就想自己能有多大力就尽多大力,尽可能的帮助,能帮多少帮多少。
记者:老百姓既担心又为你高兴,大家都担心张钧这一下成了英雄了,出了名了,是不是应该得到提拔了,或者是调的别的地方去?
张钧:他们也没人向我谈过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想到说,自己因为这件事,提升也好,调动也好,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问题。我不是说我要为了做英雄也好,去专门做这件事
记者:当时没考虑,那现在可以考虑了。
张钧:我觉得说我英雄勇士也罢,都谈不上,对这件事来说,我自己是尽了我自己的义务。我不能够做到很大的事情,或者做出很出色很伟大的业绩,但是我能够尽我自己的所能,我能把我自己所学的,所能付出的东西,能够把他尽情服务于群众,然后能获得他们的认可,让他们觉得他们需要。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
解说:
这就是张钧,一个普通的年轻军官。当我们把他称为英雄,我们并没有权利要求这个27岁的年轻人必须以我们所期望的方式继续他的人生轨迹,我们甚至没有权利要求他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一直驻守在这个遥远的边陲小镇,来成就我们心中的英雄情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记住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平凡日子里,这个年轻有普通的军人愿意用真心去温暖和爱护百姓;在生死危难关头,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人的安全,以自己的忠诚来捍卫一名军人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