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西部网:西法大庆祝80周年校庆 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相关专业

  • 2017年10月29日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0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举行庆祝建校80周年暨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大会。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八十载育栋梁不忘初心,庆华诞谋发展牢记使命。10月28日,西北政法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暨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大会在该校长安校区举行,庆祝建校80周年。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杨宗科在会上透露,西北政法大学将探索设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招生专业和方向,培养懂法律、懂国际规则、懂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述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陈国庆,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杜航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安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庆文,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胡太平,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及百余位有关单位领导学者,兄弟院校校长,国外高校代表,校友代表应邀出席大会。

校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濒诲辩耻辞;万人计划&谤诲辩耻辞;领军人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全体校领导,各学院、各部门的师生代表参会。

杜航伟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向西北政法大学8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杜航伟指出,80年来,西北政法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辉煌成就,作出了历史贡献。这是砥砺奋进、发展壮大的80年,是立德树人、桃李芬芳的80年,是精研法理、治学报国的80年。希望西北政法大学以80周年华诞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加快建设现代高水平大学,为培育法治人才、建设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述元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对西北政法大学建校80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学校建校以来,秉承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一脉相传的红色传统,恪守&濒诲辩耻辞;严谨、求实、文明、公正&谤诲辩耻辞;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工作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特别是为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国庆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西北政法大学全体师生校友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近几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先后成为首批国家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应用复合、涉外、西部基层叁个类型&濒诲辩耻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谤诲辩耻辞;实施高校,获批&濒诲辩耻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谤诲辩耻辞;项目和&濒诲辩耻辞;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谤诲辩耻辞;,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着提高,国际国内影响力大幅提升。

杨宗科在会上说,为实现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西法大积极主动融入&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通过建设&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法律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丝绸之路长安学者论坛等活动,构筑丝绸之路法学高地新平台,提高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同时,探索设立与&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相关招生专业和方向,培养懂法律、懂国际规则、懂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还将建设&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法律服务实体机构,提高开放办学效益。

记者同时了解到,校庆期间,西北政法大学还将举办多场专业讲座和活动,邀请国内外学术专家到场分享。

相关新闻

  • 【人民法院报】李伟弟: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主席团成员。 资料图片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中共七大会场。 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党在历史上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尤其是在延安时期,随着中国革命向纵深化发展,革命形势、队伍建设、发展需求等方面也同步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一阶段逐步向系统化、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教育性等特质,开了中国式现代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声。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由于革命形势与政治环境发生的重要变化,党的建设需要更具有紧迫性、全面性。但在全国抗战初期,党的干部大约只有2万余人,干部匮乏对这一时期革命任务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张闻天曾专门指出,“干部的极端缺乏——各方面要,无法应付”。与数量上的不足相对应,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形势极其复杂激烈,革命根据地同时面临革命与建设的双重任务,由此导致干部需要由无产阶级革命者向革命者与建设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转变,干部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觉悟、革命理论水平、教育文化素养及实践工作能力亟须全面提升。对此,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立即恢复因长征停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并将其正式命名为“中共中央党校”,于1935年11月中旬正式复校复学。同时,为应对革命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共中央政治局特此提出以培训“群众的、军事的、党的、政治的四种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表明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向专业性、综合性、精准性发展的客观要求。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国革命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重要的历史责任与使命。1937年10月,毛泽东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中提出了“从苏区与红军的党走向建立全中国的党”这一战略任务。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要求自上而下一致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自此,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向正规化、现代化方向迈进。这一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集中凸显出以下特点。 在顶层设计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与政策,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令可循 1939年4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要求“实行干部教育,培养抗战人才”。1941年5月颁布实施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加强干部教育”,“实施公务人员的两小时学习制”。1943年2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在“统一干部管理,调整和提高干部”章节中,分析了边区各级干部中诸如缺乏文化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存在狭隘经验主义、宗派主义甚至思想意识腐化蜕化等问题,要求改造行政学院为区县级干部学校,并在重新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坚持贯彻整风的思想教育。同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中确立了“努力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干部准则。上述法律法规分别从宪法性规章、政府规定、行为公约等方面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确认,赋予了其法律价值与效力。 与上述法律法规相对应,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要求大多以党内政策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例如,1939年3月,中央干部教育部制定《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针对不同的干部分类实施教育培训;1940年1月、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分别发出《对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对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先后发出《对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对于抗日根据地在职干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对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等相关文件;1941年12月,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提出“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巩固党政军民”的方针要求,其中重要内容即在于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随后通过的《中央对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中共中央对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对目前党校的整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要求、培训计划、指导思想等相关内容,对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培训育人实效、优化教师学员队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根据中共中央的工作指示,各革命根据地也紧跟延安步伐,借助整风运动的形势相继出台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顿,如晋察冀边区发布《对于目前各地干部教育的决定》(1940年1月)等。 这一时期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出台了大量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文件与中国共产党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密切关联,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逐步从小党发展为大党、从局部执政到创立新中国、从无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等一系列深刻转变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干部、为谁培养干部、培养什么干部等问题的探索与回答,指明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总的来看,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积累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时期。在中国革命的语境中,这些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革命任务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客观上承担着解放人、改造人、培养人的重要功能,而这一功能要求必然是长期性、根本性、革命性的,需要在政治和法律的双重作用下保证实施效果。 在教育原则方面,着重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求教育走深走实 针对干部队伍整体理论弱化、实践虚化及观念偏差等问题,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培训群体的类型、层次、内容也不断得到提升。据李维汉回忆,1937年5月,仅在中央党校培训的干部学员主体上至少囊括了红四方面军干部、陕北干部、老干部、高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抗大党员、白区学运干部、工农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等群体。这一时期人员分级分类教育体现出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工作理念,也表明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系统化的态势。 鉴于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学员结构等差异,这一时期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线是依靠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具体运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把学习提升到关系党的根本目标的战略高度,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他强调,“学习理论是胜利的条件”,并向全党发出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张闻天着重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内涵,即加强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方法的教育,用实际问题来说明马列主义的原则。会后,中央党校在课程设置上着重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建设相关内容的学习。例如,将党史、党建教育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在开展“联共(布)党史”学习的同时,由陈云讲授《党的基本组织原则》《组织工作与领导方法》《支部工作》,谢觉哉讲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等专题。在中共中央《对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全党干部都要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对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明确了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实际教育干部”,教学的中心目标是“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同年12月,《中共中央对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重点纠偏了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等错误倾向,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各种原则的死记和背诵,要求加强对国史、国情、党史及政策的教育,“使学生既学得理论,又学得实际,并把二者生动的联系起来”。 上述教育实践凸显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政治导向和科学属性。其深刻价值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彼时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后,需要建构出一套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话语逻辑和实践范式。这一“结合”的过程并非“话语再造”或“概念重塑”,而是逻辑契合、内容互嵌、语用融合的,具有对中国革命实践进行正确引领和科学阐释的功能,由此体现了党在干部的思想引领、价值规范、行为塑造等方面力图实现一体化、本土化的实践倾向。 在教育内容方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提升革命素养与建设能力同步进行,为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在创办党的历史上第一所干部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时,即明确了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可以说,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开展之初就具有实现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双重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迥异于旧式的私塾教育,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学校的“文明教育”,其鲜明地体现出阶级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等特征。历经多次调整和优化,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业务学习。从事党务、政治、宣传、组织、经济、卫生、民运等各个部门的干部均要开展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囊括相关业务知识、政策法令、工作经验、相关历史及科学知识等方面。二是政治学习。包括时事教育和一般政策教育,主要以报纸、时事报告、时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三是文化教育。涵盖了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知识和政治常识等方面的学习,例如徐特立、廖承志等人就在中央党校讲过自然和地理课。四是理论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党的宗旨和党性教育、具体科学理论学习等方面。这四类课程有机结合、互相嵌入,形成全面提升思想教育、知识水平及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着力在通过革命活动实现人身解放的同时,以教育培训的形式使党的广大干部自觉融入人民革命中,从“灵魂深处”找寻和践行中国革命的使命与责任。 为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与现代教育进行对接,对教育环节进行了深度优化,建立起科学的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类别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路进行了统一,即通过将学习与工作放置在同等地步,构建了全党上下一起学、在战斗和工作中学、党校集中学和“见缝扎针”学的教育工作理念。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一系列常态化学习的制度,切实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规范、行之有效。一是设立学习节,加强学习的普及化、大众化、常态化。自1940年起,确定每年5月5日为“五五”学习节,专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二是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长。要求党员干部在不妨碍业务工作、战争、身体健康等情况下,一律坚持每日两小时学习制。三是成立学习小组。将文化理论水平相近的同一单位干部进行编组,分类开展学习研讨、互促互学。四是建立讲授辅导制度。以设置学习小组指导员、巡回教育站、顾问团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指导和答疑解惑工作。五是实行定期测验考试。以日常考查、临时测验、学期考试、毕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观测和监督学习。六是建立考核评定制度。以政治鉴定或组织鉴定衡量学员党性修养,以学业鉴定审核党员学习成绩,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效考核。再次,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以自学、讨论、座谈、讲课等形式为主,注重精学、细学、研学、联系党史与实际问题学,促使干部教育培训学讲结合、学懂弄通、真学真用。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使广大党员干部将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局部与整体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学习,真正融入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中,建立起统一的思想认知和规范认识。 事实证明,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要求。回溯延安时期的实践经验,主要着力于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泓清泉”,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需要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伟使命,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22&ZD025),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团组织建设经验及其当代启示研究》(20CDJ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法院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 https://rmfyb.chinacourt.org/content/202503/21/article_968592_1390963239_5947844.html

    2025-03-21
  • 【西部网】巧手童心制花灯 欢欢喜喜闹元宵 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少儿手工做花灯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11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巧手童心制花灯,欢欢喜喜闹元宵”主题活动,组织辖区少年儿童一起制作元宵节花灯。 活动中,社区志愿者首先向少年儿童讲解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让孩子们深刻了解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底蕴,讲解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发放制作灯笼的材料。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演示,按照步骤依次折叠、粘贴、拼接、组装。制作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现场气氛欢乐祥和。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灯笼就展现在大家眼前,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家长们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灯光映照一张张笑脸,为活动划上暖意融融的句号。 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少年儿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传统节日成为联结邻里情感的纽带。 【西部网】巧手童心制花灯 欢欢喜喜闹元宵 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少儿手工做花灯活动http://m.cnwest.com/jyzx/a/2025/02/12/22989143.html

    2025-02-12
  • 刑事法学院举行2024年“领航”专业班主任座谈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师生互动工作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1月7日下午,刑事法学院于5号教学楼206教室举办2024年“领航”专业班主任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各年级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聪主持。 会议为杨遇豪等13名学院优秀教师举行了专业班主任的聘任仪式。各年级专业班主任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实践,分享了经验和心得,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辅导员们围绕学生管理、心理辅导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案例。学生代表积极参与讨论,反馈了学习生活情况,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院领导对班主任和辅导员们的辛勤付出表示了高度肯定,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师生沟通,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本次座谈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也为进一步提升刑事法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刘雨鑫 审核:孙学龙)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