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媒体:美女选调生以办公室为宿舍 扎根农村拒入城

  • 2011年06月17日
  • 四川新闻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美女选调生以办公室为宿舍 扎根农村拒入城

周泳春在乡村调研

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2日讯(张飞 记者 靳廷江)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美女大学生,毕业后是在繁华的都市工作?还是到偏远的农村去?四川省委组织部2007届选调生周泳春毅然决定: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从此,她在乡村工作到现在,主动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调入城市工作的机会。

选择到农村工作 多次拒绝调入城市

2007年,周泳春从陕西西北政法大学毕业。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边是陕西省宝鸡市党政机关部门,可以顺利跳出&濒诲辩耻辞;农门&谤诲辩耻辞;;一边是作为选调生,到开江县广福镇工作。

她选择了后者。她说:&濒诲辩耻辞;我在农村长大,心里更清楚那里需要读书人。&谤诲辩耻辞;

1986年,周泳春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深知稼穑艰辛,农村是她的精神家园,农民是她难以舍弃的牵挂。

在有的人眼里,选调生只是把基层当跳板,属&濒诲辩耻辞;飞鸽&谤诲辩耻辞;牌。倔强的周泳春,却是把根扎在了&濒诲辩耻辞;土&谤诲辩耻辞;里,这一扎,就是四年。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她曾被先后推荐到达州市委组织部和开江县委组织部锻炼,期间均有留用机会。又是城市、机关,可她的选择又一次那么坚定与果决。她向组织递交申请,主动要求再到乡镇工作。2010年,她扎根基层的选择定在了开江回龙镇。

&濒诲辩耻辞;相比城市,我更喜欢乡村;相比机关,我更喜欢基层。我还年轻,还需要在基层更多的锻炼。&谤诲辩耻辞;周泳春说。

办公室作宿舍 四年写下10万字工作笔记

2007年,刚到农村工作的周泳春在办公室搭了张床住了下来。作为负责撰写各种材料的年轻人,她要求自己&濒诲辩耻辞;文章不写一句空&谤诲辩耻辞;。为了全面了解当地的各种情况,她一有机会就下村调研。

每次下村,她都随身携带着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她将自己每次下村所看所做所想都记录在日志里,要求自己实行&濒诲辩耻辞;工作销号制&谤诲辩耻辞;,履职尽责,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开春以来,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恶劣的天气让她一直高烧不退。翻开日志:&濒诲辩耻辞;五保户李良福反映御寒被子不够,最近还老打喷嚏、咳嗽。&谤诲辩耻辞;想到李良福也许还焦急地等待有人能帮助他解决抗冻保暖问题,她不顾自己也还生病的身体,和村干部一起爬上山腰李良福的家。她摸了摸李良福身上的衣服,再翻看他的被子,对于像他这样70多岁的老人家,确实显得单薄。她连忙将救济棉衣和棉被递给老人,并详细询问老人的咳嗽情况。得知老人舍不得药钱而不去治病的情况,她立即掏出200元钱递到老人手中,叮嘱老人一定要治好病,别落下病根。老人激动地说:&濒诲辩耻辞;上次也就随便给丫头一说,这就一直记挂着我,真是感谢呀。要不然,这么冷的天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呢!&谤诲辩耻辞;在场的村干部担心地问:&濒诲辩耻辞;小周,你这身体也不舒服,没必要亲自来嘛。&谤诲辩耻辞;她笑笑说:&濒诲辩耻辞;我这点小病算什么。&谤诲辩耻辞;

美女选调生以办公室为宿舍 扎根农村拒入城

周泳春在乡村调研

四年来,她写下了10万字的工作笔记。&濒诲辩耻辞;句句饱含对农民的关心。&谤诲辩耻辞;她的一名同事说。

(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

  • 陈文清:扎根中国大地 立足中国实际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扎根中国大地 立足中国实际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025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国法学会会长 陈文清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立意深邃高远、饱含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新征程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国法学法律工作者勇担时代重任,凝聚起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磅礴力量。 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王晨同志带领下,中国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法学会章程(修改草案)》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国法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中国法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并选举我担任中国法学会会长。我和中国法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全体成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感谢代表们的信任,借此机会,向王晨同志和中国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法学会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奉法者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首次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专章论述全面依法治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宪法修正案,颁布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有现行有效法律306件、行政法规597件、地方性法规14000余件、党内法规3900余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法安香江”。依法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全国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得到有力加强,立案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社会公平正义基础更为坚实。全国法院收案从2013年的1337万件增至2024年的4602万件,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律师人数十多年来由30万人增至80万人。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同时也是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目标。中国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珍惜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法学会事业新局面。 一、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中国法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根本宗旨就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学会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刻领悟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党的领导的生动体现,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深刻领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唯一正确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政法工作制度,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旗帜鲜明同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作坚决斗争。 二、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这条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各级法学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在真信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闪耀的真理光芒和蕴含的实践伟力,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在深研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要在笃行上下功夫,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用“十一个坚持”对照、审视工作,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等重点教材,持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 三、牢牢把握“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积极投身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具体到法治领域,从历史长河看,我们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早在商周更替之际,我们就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变,比西方早了2500年。湖北云梦博物馆展出的“秦律十八种”等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最终形成了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对人类一切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我们要积极吸收借鉴,但决不能奉西方法治理念和模式为圭臬,决不能照抄照搬、“言必称希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有底气、有自信、有定力。从伟大时代看,我们有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一百多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新时代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法学研究创新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富矿”,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沃土”。我们已经办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法学教育体系,我们有世界各国中规模最大的执法司法实践,每年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鲜活经验。在中国这样有悠久文明传承、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学会的优势,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立足中国实际、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学是经世致用的大学问。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战略部署,立足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法治领域改革,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要坚持服务人民、面向基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做好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重要职责,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法学会要立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的职责使命,培养造就更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要与时俱进改革法学教育,推进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健全实务部门和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法治人才。要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人才队伍。要研究制定法学人才发展规划,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新时代法学大家,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青年法学法律骨干,在法学领域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五、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个重大原则,开创法学会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政治法律委员会,简称“中央政法委”,董必武同志任主任,这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的前身。中国法学会前身是1951年12月筹建的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简称“中国政法学会”,董必武同志任会长。中国法学会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正道、守初心,不忘来时的路,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始终讲政治、讲法治;“创新”就是要创新局、创未来,深化法学会改革,积极推进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方式改革创新,把法学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这次会议,修订了中国法学会章程。要严格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要坚持政治建会、从严治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所属研究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切实把法学会这支队伍带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开创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70多年来,中国法学会与党同心同德,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法治力量!

    2025-02-26
  • 我校开展新学期学生宿舍走访检查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项会议

    2月23日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检查走访,全面了解学生实时返校情况及新学期学习生活思想状态,听取学生意见诉求,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回归正常校园生活。走访后召开开学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项会议。 郭武军强调,新学期、新形势、新起点,各学院要坚守底线思维,增强敏锐度和判断力,及时掌握、化解风险隐患,保障学校安全稳定;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切入点,挖掘、发挥枫桥式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纪律要求,深入课堂督导检查,教育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杨明对本学期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稳定安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进等工作进行了安排。各学院就宿舍走访情况、学生思想动态及意见诉求分别进行汇报。 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对于做好开学季相关工作要求,提前安排部署新学期学生返校工作,并印发《对于做好开学前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新学期各项学生工作有序、平稳推进。 (供稿: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2025-02-24
  • 媒体聚焦︱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深化调解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暨第二届调解理论与实务论坛

    近日,我校与陕西省调解协会共同主办的“深化调解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暨第二届调解理论与实务论坛成功举办。人民网、新华社、民主与法制网、西部法治报、法治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论坛高度关注,纷纷进行转载报道。 12月17日,人民网以《陕西省第二届调解理论与实务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为主题进行新闻报道。新闻记者表示,在本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调解的热点议题,结合丰富的实务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共同为调解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12月17日,新华社以《专家共话调解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为题介绍了论坛的详细内容,向公众传达了重要的新闻信息。   12月17日,民主与法制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深入的报道,报道中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本次论坛为参会者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调解理论与实务的融合发展。 12月16日,西部法制传媒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深入报道,详细介绍了论坛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并强调了调解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报道还指出,论坛不仅为法律界人士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普通民众了解调解工作提供了窗口,有助于提升公众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12月16日,《法治日报》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相关报道,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优质的交流平台,也为持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调解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12月16日,西部网和《西部法治报》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详细报道,详细介绍了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开展情况,指出本次会议成功构筑了调解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   12月16日,原点新闻对本次论坛进行了详细报道,详细介绍了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开展情况,指出本次会议成功构筑了调解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陕西省调解协会、中国行为法学会、上海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甘肃警察学院、民主与法制时报、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司法局、西北政法大学等百余位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调解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调解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方案,更为今后调解事业的发展指明新方向。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