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人民网】让青春梦想扎根在祖国广袤大地上——陕西高校师生热议“同一堂思政大课”

  • 2020年03月12日
  • 人民网-陕西频道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3月9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线公开课如约而至。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名师,讲述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疫抗疫的感人故事、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了思政课独特的教学优势和育人魅力,引发了陕西高校师生的强烈共鸣,激发了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

教育部安排课程后,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高校印发通知,发动新媒体平台、校园微信群,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全省83所高校百万余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各高校将此次“思政大课”列入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学的统一安排,作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示范思政课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师生通过直播、回看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广大师生纷纷认为,“同一堂课”形式新颖,解读深刻,既是一堂思政教学的观摩示范课,又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

全省高校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参加听课。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说,听了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深受触动、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将把深入贯彻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以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年为契机,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立德树人工作。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与所联系的思政课教师交流听课体会: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位专家以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现实的广度,深刻诠释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参加集体学习时指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鲜活的教科书,引导青年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同万余名师生一起收看“思政大课”后表示,专家们从选题到内容、从形式到话语体系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力地帮助广大学生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进一步激发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晖认为,“思政大课”让广大师生更加体悟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内涵,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思政课教师认真观摩,在线组织讨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霞说:“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师生在教与学中共享、共通、共进步,增强了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信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夏永林听课后在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表了感想:这堂课,为我们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了缜密的教学思路、丰富的教学案例、引人的教学示范。陕西师范大学以“大课”学习为契机带动线上思政“金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帆副教授认为,四位名师的讲授,让一线思政课教师明确了素材应该怎样和知识点结合、以达到理论与现实相承接、历史与当下相映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在线引领学生收看“思政大课”,并结合自己主讲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颇有感触地讲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奋战在防控第一线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成功做法总结出来、传播开来,引导青年学生担起时代责任。

青年学生及时撰写观后感,分享体会。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2015级规培51班陈黄韬同学写到:“身为一名医学生,这场疫情让我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来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17级学生刘悦荣说到,这堂疫情防控思政课让我更加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一定要向奋战在防治疫情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学习,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做强农兴农的新时代大学生。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林天植表示,作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将和一线防疫工作者们共同守好家园。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彭露露、西京学院新闻学1702班项依诺等湖北籍学生看完视频公开课后深受鼓舞,动情地说,身为湖北人,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与温暖,对战胜疫情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广大青年学生纷纷表示,同上这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决心要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让青春梦想扎根在祖国广袤大地上。(邹钰坤)

相关新闻

  • 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3月19日,2025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法学类“校友单位”招聘会暨普通高校法学类毕业生联盟招聘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广场举办。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190余家用人单位热情参与,带来34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律所、公司法务、司法机构、科研院校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学子打开通往职场的大门,我校、联盟高校以及省内其他高校共3000余名毕业生前来求职。 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毕业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简历,在各个展位间穿梭,积极与用人单位代表沟通,仔细询问招聘要求、薪资福利、晋升渠道等关键信息。校友单位展位前人气高涨,排起长队,凭借对母校的了解与归属感,与毕业生们交流更为顺畅。校友们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他们成长。 为了让毕业生求职更顺利,学校在招聘会现场设立特色咨询服务点。专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毕业生详细解读就业政策,提供劳动法律咨询、简历优化建议,同时开展考公考编、征兵、留学、西部计划等咨询服务,从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学校安排大量志愿者协助公司布置展位、引导学生应聘,保障招聘会高效有序进行。?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孙昊亮、赵全宇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前来招聘的单位表示欢迎与感谢,走访各个展位,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亲切交流,询问求职进展情况,为毕业生加油鼓劲。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毕业生辅导员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推进校企合作,关心毕业生就业去向和意向。 此次招聘会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的良好平台,促进我校与招聘单位的深度交流。学校后续将继续推进“招聘+宣讲”“走出去+引进来”的就业工作模式,深化校政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持续做好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工作,助力2025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徐卓远 审核人:孙静)

    2025-03-20
  • 我校叁位师生获评“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

    近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公布2024年度“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张超汉教授的研究报告《*民用无人飞艇的***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张丝路博士的专著《陆空联运合同国际私法问题研究》荣获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博士研究生贾乔的论文《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与实践进路》荣获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是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为提升国际私法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我国国际私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所设立的奖项。该奖项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对国际私法学者所设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2024年经评审确定“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作品10件,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作品10件,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此次,我校三位师生的科研成果获评,不仅体现了我校在国际私法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活力,更彰显了我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致力于培育更多“立足中国问题、兼具国际视野”的法治人才,以学术研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李立 审核:李立)

    2025-03-18
  • 我校在2024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佳绩

    近日,2024 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我校共有 41 项成果获奖,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获奖质量和获奖等级均实现提升。获特等奖 2 项,实现了上届零特等奖的突破;一等奖8 项,较上届增加 1 项;二等奖23 项,增加 7 项;三等奖8 项。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质量提升,学校将继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激励更多教师投身科研工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学校的 “双一流” 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科研处 撰稿:陈卓 审核:李瑰华)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