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前,大批知识分子一路西行,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扎根西安,支援祖国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寒来暑往,物转星移,64年后,“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历久弥新,由老一辈人向广大青年,在代代传承中再度盛放出青春之花。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再读西迁历史,再温西迁故事,再学“西迁精神”,广大青年深受时代感召,勇担历史使命,各抒己见,“西迁”思潮经久不息。
西迁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发扬西迁精神,铭记饮水思源。西迁是一种勇气,西迁是一种奉献,西迁是一种荣誉,西迁是一种时代给予的财富,现如今的我们,要感悟西迁精神所带来的精神财富,发扬好、传承好、宣传好西迁精神,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教育、鼓励我们在时代潮流中勇做弄潮儿!
感恩“西迁精神”中的老一辈们,是他们奉献出自己,孕育无数英才,我庆幸我正逢祖国新时代,我将砥砺前行更加努力。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9级杨可心
西迁精神,是一份爱国精神,秉承着爱国之情,实践着爱国之志,坚守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他们在西部奋斗出另一个日月天。
西迁的那个时代,是在困苦中触摸自己灵魂的时代,是什么让他们刚毅坚卓?是沉淀在不容异族欺凌而不求回报的怀想,是铭刻在骨髓而力求奋起的渴望。吾辈,当担当,求自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
中兴业,须人杰。望当下,辉煌未来吾辈铸,循西迁精神,听党的召唤,一路向西,且将新火试新茶,奏时代华章。
——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19级李昕源
西迁的老教授们,当年正风华正茂,如今已年近耄耋,忆起奋斗岁月,他们仍旧“无悔青春”“弦歌梦想”。
志强则智达,驰骋于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此生难得的际遇。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相较当年,今天听从祖国召唤,更多兼容着为个人才能寻找施展舞台的丰富意蕴。传承西迁精神血脉,扎根一方热土,一定能书写出新时代的建设奇迹。
——刑事法学院2019级王泓罡
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西迁精神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前辈昨日的努力便是我们今日的动力。我们要树立艰苦朴素、敬业奉献之精神,秉承刻苦钻研、积极求索之信念,身居家中而心系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主思考技能,拓展思想能力界限,坚定报效家国信念,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 经济学院2019级杨帆
64年前老一代交大先辈们,舍小家为国家,怀着满腔热情和爱国情怀,义无反顾的扎根西安,投入到西安的建设中,为了一句“国家需要”而不懈努力,奋斗了一生,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正是他们的西迁,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匮乏的面貌,才使得西安交大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西迁”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它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脊梁精神,因为秉持着爱国主义,所以当祖国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成为一种引领,激励新时代的后人去继续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继承“西迁”精神,弘扬“西迁”精神,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祖国建设中,争当新时代的先锋。
——公安学院2019级郭震
2017年,史维祥等15位经历西迁的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疫情的风险,专程抵达陕西进行考察调研。其中的重头戏便是到达西安交大,考察了交大西迁博物馆,并与当年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亲切交流。在总书记的关怀中,我看到了前辈们的勇于开阔和进取精神:扎根西部,无私奉献;胸怀大局,责任担当。
奉献,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事业发展和成功的基石。有了60年前的毅然决然和半个多世纪的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西部明珠”。1955年,为了改变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局面和发展大西北的规划,扎根上海近60年的上海交大与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义无反顾的迁往西安,“为科学进军”。正是他们,为陕西省成为日后西北地区的教育大省奠定了坚实的铺垫。西迁60余年,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曾经从南方带过来的梧桐树,以早已亭亭如盖,和树的子孙们一起构成了梧桐大道。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乐”中作乐的乐观主义、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老教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不仅是他们一生的写照,更是我们应该树立的精神。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谢西迁的老前辈们终生情系交大的奋斗精神!作为同市的西法大人,我们也应学习你们的精神,为西部发展计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商法学院2019级赵宸康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奋斗,而人的奋斗往往源自一种精神的驱策。62年前,老一代交大先辈们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迁来西安,只为了一句“国家需要”便扎根西部,奉献一生,留下历史铭记的功绩,更铸造出的伟大的“西迁精神”,其随着时代的变革,历久弥新,经久不绝。2020年4月22日,习总书记来到西安交大的西迁博物馆,特别强调了西迁精神的传承。从具体讲,当前“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陆续利好,为“大西安”迎来发展的春天,我们同样需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做为精神指引,用伟大的精神指引千万西安人伟大的行动,为大西安“追赶超越”发展共同做出新的贡献。西迁精神更是一种爱国精神,国家没有忘记,我辈更应砥砺前行。
——国际法学院2019级杨锦阳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重温“西迁精神”,温故一段辉煌的奋斗史,那决绝的勇气,那建设者的汗水、那校园飞扬的歌声似乎触手可及。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张巧巧
习总书记近日来陕,走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西迁精神”这个词,这一次也让刚刚升入大学不久的我真正地认识了“西迁精神”,了解到它背后深刻的文化本源。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不正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所应该具有的美好品质嘛!我不禁想起了陕西大儒张载先生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正是“西迁精神”的一种表达吗?虽然跨越千古,但从未改变的是中华学子胸怀天下,不慕荣华,甘于寂寞,敢于投身到为人民奉献的事业当中去的精神。
我虽然不是西交人,但我同样在西北求学,深感这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需要我们的奉献和开拓,没有那些敢于奉献自我前辈们的筚路蓝缕,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有人问西迁的老教授后不后悔,老教授说“我们为西北奉献出了一个‘双一流’重点大学”,其实他们不光奉献出了一个“双一流”大学,他们奉献出的正是这种“轻以待己、重以报国”的伟大品质,我们西北学子一定会将这种美好的精神传承下去,扎根西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个人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在实践理想的道路上实现自身价值!
——经济法学院2019级刘心雨
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都,从江南的繁华,到西北的苍凉,“西迁人”胸怀大局,无问西东,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不忘真心和真性,拿出光亮和光热,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向科学进军。
毅然西迁,扎根西北,靠的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无畏,靠的是“饮冰十年,难凉热血”的坚毅,靠的是“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担当,靠的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奉献。
当下,对于我们青年而言,我们所多的是生力的,我们要学习“西迁精神”,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怀抱拳拳赤子之心,不要惶惑,不要迷惘,要自我眉批,端庄句点,披荆斩棘,行我所行,共同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商学院2019级陈润楠
强化立德树人,引领青年风尚。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西北政法大学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敢作为能作为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坚守青春志向,凝聚青春力量,在城市和乡村各个角落散发光热。西北政法大学也将继续以“西迁精神”为导向,以老一辈西迁知识分子为榜样,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坚定政治立场信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团员心有大我,公而忘私,扎根实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为民族振兴服务,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