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讯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通讯员 张佼) 《民法典》的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对高空抛物、校园贷、个人信息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都做出了相应规定,这些规定保护着每一位公民的民事权益,备受社会关注。作为一所政法特色突出的高校,《民法典》出台后,西北政法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第一时间成立《民法典》宣讲团,面向社会各界系统化、常态化讲解《民法典》。
记者了解到,此次由校长杨宗科担任团长的宣讲团包括26名长期奋战在民商事教学科研一线,具有高级职称或法学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他们围绕《民法典》的体系、特点、新规定及其颁布的社会意义等,对《民法典》中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各个分编进行深入解读,形成了《&濒迟;民法典&驳迟;在法治体系中的逻辑地位》《我国&濒迟;民法典&驳迟;的科学体系》《创新突破——&濒迟;民法典&驳迟;人格权编解读》等数十个宣讲专题。
西北政法大学将主要依托宣讲团的专家力量,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普及和传播《民法典》。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张翔指出,在组织团队深入学习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新内容、新制度后,宣讲工作将根据受众特点及教师备课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完成宣讲任务,做到因人施教。
《民法典》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成就,对当前我国的立法、司法、行政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杨宗科指出,学校《民法典》宣讲团的成立,旨在让《民法典》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谐意识渗入到人们的行为举止之中,作为处理各种事务和日常生活的准则。旨在为《民法典》的普及和传播,履行西北政法大学的使命和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