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多维发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2020年06月13日
  • 陕西省教育厅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西北政法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疫情防控全过程,准确把握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思政教育方面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规范、危机化解与精准施策、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统一,实现整体性与个体性、思想性与科学性、阶段性与长期性、教育性与自发性相结合,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师生互动、家校同向的工作格局。

吹响战“疫”思政冲锋号,以行促行增强引领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该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杨宗科率先围绕“疫情防控与西法大人的作为”主讲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第一课”,同时在学习强国“战‘疫’情触书记校长说”栏目,面向全体学生发出《西北政法大学:给西法大学子的一封信》,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爱国主义的感染力、思政教育的引导力深深地植入学生心中。

在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学校先后举办了“抗‘疫’力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召开了“战‘疫’情”思政工作专题座谈会、研讨部署会等,汲取战“疫”力量,研究部署防疫期间思政工作,力求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凸现“战‘疫’情”的思政教育特点,对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做功、久久发力。

持续讲好战“疫”故事 以情共情增强感染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效果,依托有思想、有理论、有高度、有温度、有启发的思政课程,激发广大学生牢记使命、勇担重任的情感。学校相继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观看、研讨“千万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和选编《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系列讲话》,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设置疫情防控专题等,将抗“疫”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战“疫”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追求。

积极打造“云上思政”,借助新媒体平台持续推进思政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先后发表“战‘疫’有我触西法大人的星星之火”“辅导员说”“战‘疫’一线的西法大辅导员”等系列文章,集中宣传奋战在防疫一线、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师生动人故事,以身边人、身边事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行为认同和价值认同。通过微信群、蚕蚕群、微博、腾讯会议等新媒体平台,搭建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平台,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通过开展“云党课”“云团课”“云班会”“思政微课”等活动,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不断线。

时刻聚焦战“疫”动态 以实做实增强管控力

通过“我在校园”发布问卷和各学院自行制定方案开展调研工作,以及采用各学院面向本院学生自定调研选题的月报制度和根据重要时间节点、学校相关工作安排等实际需要的指定报送制度,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调研、常态化和重大选题调研相结合的工作常态,学校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返校复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此之外,该校及时发布《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年级学生返校须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预防知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倡议书》《致全体外教、留学生和港澳台师生的一封信》《致湖北籍学生的一封信》《西法大学子共抗疫情承诺书》等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自我防护和自身学习、实习、返校、毕业、就业等方面安排,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校爱校护校意识。

不断总结战“疫”经验 以智启智增强说服力

该校学工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联动配合,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代表先后成立多个“抗‘疫’精神”研究小组,组织召开多次“抗‘疫’精神”研讨会,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学工部在本年度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中增设“疫情防控与爱国主义”专题,引导辅导员将防疫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研究长期化、深入化,拓展学校思政教育抓手。

学校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西迁精神”等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勇于开拓的实际行动。面向全体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微课征集活动,将优秀成果在微信公众平台展播,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开展“以法科学战‘疫’·贡献青春智慧”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校征集论文数千篇,评选优秀论文60篇结集印制,成为学校凝聚抗“疫”精神、提炼专业智慧的宝贵资源。

坚持凝聚战“疫”关爱 以心融心增强亲和力

该校为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新冠肺炎疫情专项补助,帮助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开通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通过网上申请、审批,为全校100余名学生及时发放了临时困难补助。联系银行协调延期还款、按时放款等事宜,帮助学生缓解疫情期间的还款压力。提前谋划,做好春季学期社会奖助学金评审、助学金发放、毕业生资助等相关工作预案。不断增加思政工作的“温度”与“亮度”,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精准资助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除此之外,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开通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包括全天候危机干预应对、建立“西法大共抗‘疫’情心理援助微信群”、开通网络心理热线和蚕蚕心理咨询服务等。面向全校心理委员,开展疫情下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应对系列培训,发挥其在朋辈支持、危机觉察、知识宣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心理状况普查,关注学生情绪状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根据师生心理需求,推送心理调适方法、居家防护小妙招,发布各类心理援助资源等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主题: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硕士项目专场宣讲会   报告人: Kathy Atkins,邦德大学法学院对外事务与国际合作副院长   举办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诚意楼智慧教室   报告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30至2025年03月24日 12:00 结束

    2025-03-24
  • 校党委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3月20日,学校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学习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会议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对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对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研究部署学校学习教育工作。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会议强调,要聚焦主题,抓好学习研讨,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入脑入心、见之于行。要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度思考谋划“教育强国,西法大何为;法治建设,西法大何应;科技革命,西法大何变”。要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校内巡察、政治监督、审计监督、专项检查和调查研究等途径,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要结合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压实责任,常抓不懈改作风、强教风、优学风。要坚持开门教育,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实施,力戒形式主义,以学习成效促进作风转变、能力提升,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校领导、校党委委员,党群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撰稿:张金忠 摄影:韩筱煜 审核:蒋国纲)

    2025-03-21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3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聚焦新时代交叉学科发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河主持讲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张法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交叉学科”作为我国新增学科门类,为推动教学研究从单一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也为法律外语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发展契机。他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法学与语言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应着力培养具备法律外语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而法律英语作为法学与语言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典范,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 本次讲座对于我校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提升我校法律外语教科研水平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今后将持续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助力我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叶 审核:杨华)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