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光明网】【环球网】【中国网】共建产教融合,同饮百年茶香

  • 2022年09月22日
  • 光明网 环球网 中国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校园与市场的双向流动通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情怀事大,总有最细微的落脚。9月16日上午,西双版纳珍藏馆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暨直播平台·文创研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该校长安校区何微纪念馆举行。从探索校企合作新方式,到开创高校学生就业新模式,再到进而助力学校建设发展——此次研讨、签约活动展现出多个维度的生动场景,也打造出“小课堂”与“大市场”密切连接的教育样本。

“一颗颗刻满沧桑岁月的古茶树,见证了少数民族久远的制茶历史”——在西双版纳珍藏馆的“茶人茶语”中,我们感受到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深厚福祉。全民注重健康的大背景之下,深挖古树普洱茶内在的保健功能,成为一种趋势,但这条道路并非线性的一马平川,在婉转迂回间需要有人共行。“希望通过与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古树茶从原始森林走出去,传播千年茶文化,实现发展双赢。”西双版纳珍藏馆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梓春的话语,代表着市场主体的一种心声。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在现场采访制茶人林梓春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在现场提出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对于市场来说,高校所积累的科创资源、场景开发、人才支撑等优势,无一不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初衷和落脚,孙江教授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尤其是对人才的“喊渴声”,各大高校已然声声入耳、念兹在兹。此次,西双版纳珍藏馆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携手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就是要凝聚更多的同行者。在研讨会上,校方表示愿持续推进珍藏馆品牌建设,加大优质直播人才、宣传人才输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此举是切中肯綮。孙江教授说,“产教融合绝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一腔热血而已,而是要积极地将“人”与“事”化为校企合作的强大力量。”

“从我们做珍藏馆这个品牌开始,我们一直在原始森林里面,到处寻找这种最好的原生态古树茶,制作有价值、有意义的古树茶。”拉开此次研讨、签约活动帷幕的,是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社会服务团队深度参与的主题宣传片,这不啻是产教融合在现场的一次“产物汇报”。从内容策划到产物甄选,从包装设计到宣传推广……产教融合既赋能公司“优起来”到“走出去”的良性发展,也让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上完成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认知转变。赢得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所有事业的基石。当产教融合让无数个“小我”融入到发展的“大我”之中,也就此点燃在校学生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

共建产教融合,同饮百年茶香。“您所购买的每一款古树茶,珍藏馆都将捐出所有销售利润,用于学校的建设发展,以此共同助力西北政法大学美好明天。”孙江说,“利用学校对网络传播、线上技术支持等这样的天然优势,快速制作出小程序卖茶无疑是我们产教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打开珍藏馆品牌小程序,这样一句入眼入心的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从帮扶少数民族采茶人,到回馈广大校友,助力学校建设发展,产教融合带来的“双向奔赴”,带来的正是“彼此共赢”。品上这样一杯深山密林古树茶,我们品味一段历久弥新的校友情,我们共建一片未来可期的新蓝海!

相关新闻

  • 【人民网+】【原点新闻】【中华网】【起点新闻】【陕西教育新闻网】【环球网】西北政法大学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开展“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前,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普法宣传三大方面展开实践调研。 为推动边远地区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西北政法大学社会实践队深入忙错村、隆子县沃洛特色产物综合销售有限公司,参观黑青稞种植基地,同忙错村村党支部书记格桑、驻村第一书记钟佳玮等相关负责同志,围绕黑青稞产业创新融合新模式开展了访谈交流,探讨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大团结,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联合隆子县中学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深入探访斗玉珞巴民族乡,并在珞巴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小加油的指导下试穿珞巴族特色服饰,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除此之外,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联合列麦乡完全小学,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律知识科普课,将法律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通过十余天的赴藏系列实践活动,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以青春力量汇聚民族力量,铸牢团结意识。 【人民网+】【原点新闻】【中华网】【起点新闻】【陕西教育新闻网】【环球网】“乡”约盛夏,遇“践”青春 ——西北政法大学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5882196885963776 https://yuandian.xiancity.cn/application/fcinformation/mobile/#/ArticleDetail/379613/undefined https://shaanxi.china.com/m/jiaoyu/20000878/20240716/25897555.html 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518206 http://www.sxjybk.com/2024/0718/94700.html https://m.huanqiu.com/article/4IelIdUAMEZ

    2024-07-14
  • 【中国网】“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二届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6月29日至30日,由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兰州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二届专题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迟方旭教授主持,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相关领导分别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寄予厚望。开幕式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本次研讨会共设四个单元,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体系化研究”这一主题,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维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法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源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和深刻见解。 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维的基本原则”为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维的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点。天津大学张恒山教授则以“马克思的权利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为题,分析了马克思权利观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意义。 四个单元的研讨中专家学者们分别就青年马克思的法学批判视角、作为法社会学的马克思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学科体系、列宁农民权利保障思想、女性异化理论视阈下辅助生殖技术的危害与法律规制等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促进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相信通过这样的学术研讨活动,将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探讨中,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其瑞教授作会议总结,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迟方旭教授致闭幕辞。“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二届专题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之路仍将继续,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术成果和创新观点的涌现。 【中国网】“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体系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二届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http://sl.china.com.cn/wap/pcarticle/195708.s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2024-07-02
  • 【环球网】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2023年11月25—26日,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外交部非洲司参赞贺萌出席了开幕式,并就非洲形势和中非关系作报告。李新烽主持了报告会。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非洲学刊》常务副主编吴传华在年会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年会由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协办。出席年会的还有来自全国7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50余人。 李新烽在致辞时首先代表中国亚非学会和中国非洲研究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等表示欢迎。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度复杂且动荡不安。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问题日益加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面临着难以估量的严峻挑战。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来,世界和平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种族冲突和恐怖主义频繁发生,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同时,随着地缘政治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卫生、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并且这些问题复杂且棘手。针对这些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巩固与亚非国家的传统友谊,增进同亚非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的重要使命。 李新烽指出,1955年4月,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合作,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克服重重干扰,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为会议成功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1963年,也就是60年前,为了与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十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非洲。周恩来总理与非洲领导人一道,共同铸就了中非友谊的历史丰碑。60年后的今天,中国和非洲传统友谊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而历久弥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亚非国家积极参与,并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最积极的方向之一。今后,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亚非国家在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将愈发重要。 李新烽表示,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一个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团体,中国亚非学会以促进中国对亚非地区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状况的研究为宗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5月,中国亚非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常务理事和理事。本届理事会把致力于推动学会成员年轻化、学会活动学术化、学会建设专业化作为主要聚焦。此次广州年会是我们在新冠疫情之后也是在换届会议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未来学会还将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会员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贺萌在作报告时对2023年非洲形势及中非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展望。他希望中国学界智库、专家学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非洲研究和中非关系研究做实做深,同时加强与非洲学界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启龙教授,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丁俊教授,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研究员,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分别在年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大历史观,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几点思考》《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及其时代意义》《20 世纪非洲历史研究与中非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下太阳能的国际科技合作》《东北非地缘关系对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影响》《以发展促和平: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理念与实践》和《国别区域学学科建设视角下非洲研究的新进路》的主题演讲。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研究员和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教授分别主持了主题演讲。 年会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亚非共同发展,分议题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对亚非发展的启示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全球发展倡议与非洲发展、全球安全倡议与非洲安全、全球文明倡议与非洲文化文明。年会还设立了青年学术论坛。年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讨论了学会发展相关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院院长张金平教授,西北大学期刊管理中心主任卫玲编审,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中伟,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施琳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所长程旭坤分别主持了分议题研讨。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陈晓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春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西安翻译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袁小陆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忠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于卫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室主任李文刚分别就分议题研讨进行了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梦颖博士与贺杨博士分别主持青年学术论坛,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侯学华教授和挪威米切尔森研究所博士后周航分别进行了评议。 中国亚非学会秘书长、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非洲学刊》常务副主编吴传华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年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规模大,代表性广泛;二是既秉持优良传统,又努力有所创新;三是议题非常丰富,取得丰硕成果。他还汇报了年会期间召开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相关情况。 在闭幕式上,南昌大学讲师徐冠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何祥武,南京工程学院讲师温国砫,西北政法大学讲师梁娟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艺航,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孙小涵分别汇报了五个分议题和青年学术论坛的研讨情况。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亚非研究学术成果展”,共展出80多本/种专业书籍,包括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等,如《20世纪的非洲史学与史学家研究》《非洲法郎的历史》《非洲国家治理与发展道路》《非洲农业合作与非洲农业产业化》《中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非洲法评论》《变化中的世界与非洲》《中国非洲研究年鉴》《中东地区发展报告》《变动的世界与转型的中东》,以及《西亚非洲》和《中国非洲学刊》两份期刊,它们是近年来中国亚非学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一部分。此展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等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和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由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合作共建,成立于2021年4月,坐落于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研究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学术资源优势、科研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依托广州对外开放核心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研究院将围绕科学研究、新型智库、国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性、开放性合作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广州市、广东省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环球网】2023年中国亚非学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在穗举行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FWxDlscBEA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