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我校校友、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马新民副司长受邀回到母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对全校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濒诲辩耻辞;为什么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非法&谤诲辩耻辞;,我校副校长、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担任主持人。
王瀚教授介绍马新民副司长是我校83级校友,曾在我校国际法教研室任教。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讲座。马新民副司长长期在我国外交部从事国际法的外交实践工作,具有深厚的国际法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马新民副司长首先介绍了当前的南海形势,表示随着中菲关系转圜并呈现积极发展的势头,有关国家重回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正轨,中国与东盟国家&濒诲辩耻辞;南海行为准则&谤诲辩耻辞;磋商进程取得积极进展,近期达成了&濒诲辩耻辞;准则&谤诲辩耻辞;框架,南海形势趋缓降温,并持续向有利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仲裁案裁决余毒尚存,裁决有效论在国际法学术界尚有市场,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裁决有效,声称中国应该予以承认和接受。该裁决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可能长期存在,我们运用法律工具捍卫南海权益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法律上如何看待该裁决以及如何应对该裁决,仍是法学界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马新民副司长深入分析了仲裁裁决存在四大程序错误,七大实体错误,指出仲裁裁决无论从法律和事实上看,还是从程序和实体看都存在着严重的谬误,可以说是一边倒的裁决,有违客观公正的法律精神,中国政府坚持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有充分法律依据。
最后,马新民副司长提出,作为法律学人,我们要高举国际法大旗,维护我国的利益和形象。我们要用好国际法,反对两个倾向,既要反对国际法&濒诲辩耻辞;万能论&谤诲辩耻辞;,认为仲裁庭都是对的;也要反对国际法&濒诲辩耻辞;虚无论&谤诲辩耻辞;,认为国际法没有用。美英国家的国际法老师在讲授国际法时往往把国际法当成工具,而我们国内的一些老师在讲授国际法时将其当成金科玉律,认为其至高无上,等于公平正义。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国际法,它既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政策的工具,同时也是公平正义的象征,两者兼而有之。我们要善用国际法,一方面将其作为工具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高举国际公平正义的大旗,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王瀚副校长在最后总结中再次对马新民副司长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中为母校80周年校庆贡献的学术讲座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本次报告在与会师生们和专家学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