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果冻制品工厂

2020年“法智杯”模拟法庭比赛落幕

  • 2020年12月22日
  • 教务处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2月17日下午,2020年“法智杯”模拟法庭比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我校长安校区模拟法庭举行。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西北大学法学院、我校教务处有关负责人,我校各法学院教学、学生工作负责人及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决赛现场,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雷西萍律师对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选手们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思辨能力表示赞赏。她希望同学们在法律之路上不忘初衷,心怀远方,承担起推动我国法治进程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我校教务处处长陈京春表示,学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学校的重大课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依托“法智杯”等实践教学类赛事,继续强化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共同谋划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

2020年“法智杯”模拟法庭比赛由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和我校教务处、法学实验实训中心联合主办,我校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协办,共有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和我校刑事法、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八支代表队参赛。通过小组赛、晋级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我校民商法学院代表队获得冠军,西北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获得亚军,我校国际法学院代表队、行政法学院代表队获得季军。我校民商法学院李欣怡、西北大学法学院赵浩燃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本次赛事得到了省内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各参赛单位的大力支持,比赛邀请了实务专家组成高规格的评审委员会,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大赛通过探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提高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不同院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充分展示了我省高校法学实践教育水平和法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强化了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工作实务的深度合作交流和协同育人成效。(供稿:教务处)

相关新闻

  • 王斌通: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基层;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否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将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基层社会有序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引领公序良俗、增进群众福祉、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实现快速发展,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不仅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也自觉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工作原则,涌现出一批创新和深化诉源治理实践、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人民法庭》节目以小切口、小案例的形式,通过对12起案件办理过程的讲述,还原了法庭工作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诉源治理是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栟茶人民法庭的“船头审判”、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人民法庭的“茶馆调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五站人民法庭的“苞米地办公”,还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天通苑人民法庭对调解未成案件的依法判决,都凸显出人民法庭面临的案件类型的复杂性、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诉源治理的必要性。作为一种带有鲜明司法烙印、体现基层法治特色的治理方式,诉源治理的主体主要是基层办案法官,对象是涉“诉”纠纷,重点是“源”头化解,其最大的优势则是在法官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多种举措、多方资源的有机融合。经过诉源治理,许多存在激化苗头的民事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人民群众依法维护切身权益的需要也得以满足,诉讼的存量和增量,尤其是因民事争议处理不好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比例大幅减少。可以说,诉源治理既是一项以法治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机制,也是一件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的民心工程。《人民法庭》节目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展现人民法庭诉源治理的基本面貌,让这一机制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诉源治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诉源治理的核心是法官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在参与案件办理的过程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论是作为红色法治文化代表的“马锡五审判方式”,还是被誉为基层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都在于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最杰出的创造。诉源治理恰恰实现了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也为在源头化解纠纷、以法治造福群众奠定了前提。正是由于诉源治理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意义上讲,群众对基层司法的参与,也是从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参与。因而,诉源治理的功效,并不局限于案结事了和减少纠纷,更在于以司法的力量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人民法庭》节目中,湖北省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仅要兴农富农,也要重视文化传承,以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的建设为法治增添能量、注入活力。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人民法庭的做法则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打造“无讼村落”,既可以改善当地的营商和综治环境,也为司法服务更快地融入基层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动力。诉源治理的要义在于源头施策,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实践,可以促使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不仅是“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在良法善治在乡村振兴中体现保障功效的要害所在。《人民法庭》节目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观众讲述了诉源治理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特别是这些案例很好地增进了群众对法治的信心。从“和谐一碗茶”到田间地头的调处息争,从基本案情的查明到现场情理法的融合适用,均立足乡村治理一线,而且大量存在的乡贤能人的参与、基层干部的支持,都体现出人民法庭在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努力。《人民法庭》节目中,法庭、法官的智慧和作用得到较好展现。经过法官的阐释,让群众明白调解案件并不是“和稀泥”,而是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基础上进行调解,由法官拿出最接近法律又让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调解意见。基层纠纷的处理,需要做到调解与审判相结合,能调则调,该判就判。法官的威信在人民群众心中,不是在法庭上,也不是在形式上。这就让人民群众更加明晰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也更加相信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因此,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可以为乡村振兴营造充分的法治社会环境,树立基层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根基。

    2025-03-19
  • 我校来华留学生在“悦西安 阅中国”西安市第四届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12月14日, “悦西安 阅中国”西安市第四届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暨外事口译大赛决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我校蒙古国来华留学生特丽梦(GANTULGA TELMUUN)荣获演讲组三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留管干部彭思漪、王影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次大赛由中共陕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指导,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中共西安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经过初赛、复赛选拔,最终参加演讲比赛决赛的选手包括13所高校的14名来华留学生,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十多个国家。 我校留学生特丽梦以《探寻中国故事,共筑文化桥梁》为题,讲述了她和兵马俑的故事。她表示,很荣幸能够亲眼见证并学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她会更加努力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让中国的智慧与美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学校将持续强化来华留学教育,帮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期望每一位来华留学生都能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搭建起中外友谊的桥梁,共同书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供稿:国际教育学院 撰稿:王影 审核:桑元峰)

    2024-12-17
  • 我校第八届教职工台球比赛圆满落幕

    12月12日,我校第八届教职工台球比赛在长安校区校务楼教职工活动中心圆满落幕。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次比赛由校工会主办、教职工台球协会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会承办,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双打三个比赛项目。比赛采用晋级制,抽签决定对阵选手,经过层层比拼决出前三名和优胜者。70多名参赛选手经过紧张激烈地角逐,机关分会高炜、李君、刘霖杰分获男子单打冠、亚、季军;机关分会王玮、图书馆分会杨婷、体育部分会赵红娟获女子单打冠、亚、季军;机关分会刘霖杰、汤强、周兵、王林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会潘建、民商法学院分会张智超分获双打冠、亚、季军;商学院(管理学院)刘政等24人获比赛优胜奖。 本次台球比赛,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球技和交流互动的平台,传递了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也展现了我校教职工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校工会将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新形势下教职工文体活动新模式,引导广大教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