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1日,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5年会暨&濒诲辩耻辞;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谤诲辩耻辞;论坛在京召开。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我校校长贾宇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演讲。
10月9日,贾宇教授参加了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的理事会议。10月10日,教指委和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开幕式。张文显会长总结了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并就近期工作做了安排;教育部吴燕处长介绍了目前我国法学院校、专业设置和学生规模的现状;受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徐显明主任委员的委托,贾宇副主任委员作了题为&濒诲辩耻辞;法治专门队伍、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全面改革&谤诲辩耻辞;的报告,全面系统传达了本次教指委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在接下来进行的&濒诲辩耻辞;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谤诲辩耻辞;论坛分叁个分论坛同时进行,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濒诲辩耻辞;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与法学教育&谤诲辩耻辞;;第二分论坛主题是&濒诲辩耻辞;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律职业化建设&谤诲辩耻辞;;第叁分论坛主题是&濒诲辩耻辞;十字路口的国际法学教育研讨&谤诲辩耻辞;。
校长贾宇教授在第二分论坛作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法学教育应有叁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法学教育应该由&濒诲辩耻辞;学术化&谤诲辩耻辞;向&濒诲辩耻辞;职业化&谤诲辩耻辞;转变。我们的学科划分、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跟不上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按照职业化的要求来改造学术化的、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我们对法学教师的评价方面,不适应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要求,应该以法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来进行评价。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以培养法律实务工作者为主的法学院校来说的,并不排斥其他以培养法学理论工作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来说,职业化是个坚持的大方向。第二,法学教育应该&濒诲辩耻辞;西化&谤诲辩耻辞;向&濒诲辩耻辞;中国化&谤诲辩耻辞;转变。从清末的&濒诲辩耻辞;西法东渐&谤诲辩耻辞;到改革开发以后,通过学习西方,我们的法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建设者的立场,在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挖掘中华法系的优秀文明成果,建构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不能亦步亦趋,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的阶段,那样是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的。第叁,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由&濒诲辩耻辞;精英化&谤诲辩耻辞;向&濒诲辩耻辞;人民化&谤诲辩耻辞;转变。法治人才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由这些精英组成。但&濒诲辩耻辞;精英化&谤诲辩耻辞;的提法存在一些问题,精英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清楚,法学教育的现实从客观上也做不到精英教育。最关键的是这种做不到精细化的精英教育的提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虚妄的自大意识。精英文化不符合中国内敛、谦和的文化传统。彰显平民情怀、普通劳动者本色的&濒诲辩耻辞;人民化&谤诲辩耻辞;,符合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法学人才,脱离人民群众是不行的。没有对群众的感情、把老百姓不放在眼里的人,是绝对不会有所成就的。我们注意到目前存在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但西部地区基层政法机关专业人才急缺的结构性矛盾,因此要通过去&濒诲辩耻辞;精英化&谤诲辩耻辞;,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到西部、基层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西北政法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濒诲辩耻辞;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谤诲辩耻辞;的育人理念,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符合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贾宇教授以上对于法学教育应实现叁个方面转变的演讲,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和主办单位的积极评价。
此次会议还举行了第四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颁奖仪式,我校王健教授的论文&濒诲辩耻辞;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谤诲辩耻辞;荣获叁等奖,这也是王健教授第叁次获此奖励。
今年适逢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20周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承办了本次年会。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全国法学院校负责人、港台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高校法学院长30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