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7:30,由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公法与人权”讲坛第3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主题沙龙第5期顺利举行。我校人权研究中心讲师倪文艳博士作题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的讲座,人权研究中心讲师赵小静博士主持。
倪文艳结合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指出财政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法治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同时,新时代国内外环境以及民族地区的情况发生显着变化,法治建设方向也应当及时调整。最后,倪文艳认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要以法治的价值和目标引导并规范财政行为,有效保障各民族的各项权利,增强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性目标。
与谈环节,山东大学法学院郑智航教授认为,财政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需要以法学的独特研究范式和研究理论来探索进路。国际安全学院讲师胡曼博士谈到,在强调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和照顾的同时,也要看到少数民族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博士生毛荣强调民族地区自主性建设,指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既需要外部扶持,也需要民族自治地方自身具备长期自我发展的能力。法治学院人权法学研究生王雨润认为,财政视角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关注到对人民的权利保障,这是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目标。
赵小静在总结中认为,研究民族问题首先需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主线这一根本基调,这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4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共同举办上合组织仲裁法律论坛。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详细】
4月24日下午,我校第一期教师“梓行”学术沙龙活动顺利举办。活动邀请《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为我校教师开展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并从学术创新性、论证逻辑性及文献规范性等维度对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