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共同举办上合组织仲裁法律论坛。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贸仲仲裁员王瀚教授应邀出席会议。会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何忠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朱立凡等领导会见中外嘉宾。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贸仲副主任于健龙,朱立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主持。于健龙、朱立凡、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王海峰、王承杰秘书长及俄罗斯联邦工商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会国际仲裁院、白俄罗斯法律联盟仲裁员协会国际仲裁院、巴基斯坦国际投资和商事仲裁中心、塔吉克斯坦工商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仲裁中心法院及国际仲裁中心6家上合组织主要仲裁机构代表共同发布《上合组织仲裁法律论坛国际合作倡议》。 主题演讲聚焦“规则共筑:国际仲裁法治协同之路”,王瀚教授主持并评议总结。与会中外演讲嘉宾围绕加强争端解决机构合作,促进区域间争议解决规则互鉴和衔接,强化仲裁法律保障,推动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推动建立更高效、更包容的区域争议解决机制等热点议题展开交流。 本次论坛为上合组织仲裁界共谋国际仲裁发展、共促区域经贸合作搭建高规格平台,与会各方在聚力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及全球仲裁界交流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进一步发挥仲裁制度性功能、促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贡献法治力量。论坛包含来自20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以及2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负责人380余人。新华社等近20家媒体报道,新华社现场云等进行直播,32个国家和地区超1700万人次观看活动盛况。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4月24日下午,我校第一期教师“梓行”学术沙龙活动顺利举办。活动邀请《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为我校教师开展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并从学术创新性、论证逻辑性及文献规范性等维度对教师的学术论文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这种“理论指导+实践把脉”的培训模式,既帮助大家深化了对学术写作规范的系统认知,又形成了提升学术论文质量的修改方案,对推动我校教师学术研究提质进阶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梓行”学术沙龙是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和《法律科学》编辑部共同搭建的教师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一系列常态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指导活动,持续提升我校教师科研创新和论文写作能力,为推动学校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4月22日,教育部组团式对口支援新疆政法学院2025年高校联席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副校长孙昊亮与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受邀出席。 孙昊亮代表学校做表态发言。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情况,回顾了我校与新疆政法学院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师资交流、学术研讨、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前期合作基础。他表示,我校将以此次对口援建为契机,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与新疆政法学院携手并肩,共同书写西部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秘书处会议,并就我校对口支援新疆政法学院任务清单进行了充分讨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人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教务处 撰稿:王鹏飞 审核:李大勇)
4月20日,第三届“刑法西行·刑法学创新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本届研讨会由我校刑事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我校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公司合规研究院承办。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四川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等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付玉明教授主持,马朝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石经海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魏东教授、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分别进行了致辞。 马朝琦在致辞中对莅临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为青年学者特别设置的学术盛宴,旨在助力青年学者在批判与包容的对话中凝聚学术共识,为中国法治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希望通过论坛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为法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石经海表示,学术研究不能在书房里闭门造车,而应建立在全面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学术界同仁的深入交流来激发思想火花,“刑法西行”学术研讨会,正是这样一个为青年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他希望青年学者能够把握此次交流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中国法学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魏东表示,“刑法西行”学术研讨会不仅是西部三校(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的大事,也是西部三校刑法学科交流沟通的学术平台,希望通过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盛宴,让与会者从中获取思想启迪与进步,同时也由衷地祝福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冯卫国向参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三校论坛能够持续传承,通过这一平台促进青年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先后围绕牵连犯相关理论、行政犯相关理论、追诉时效相关理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理等主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杨智博 审核:孙学龙)
4月17日,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常安及研究生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研讨会中,常安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创新‘法学+区域国别+语言’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主题发言。他重点介绍了我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国家战略、教学科研智库服务社会一体化、创新“法学+语言+区域国别”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践行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培养体制改革四方面举措。李洋就我校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范九利一行到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调研,就区域国别法研究、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等特邀嘉宾、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公告要求相关申报成果选题应来自其发布的推荐书目。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人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常安教授专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入选推荐书目。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系国内首部从国家建设视野下研究近代以来我国的民族事务治理转型及相应宪制变迁的学术专著,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相关重要宪法制度,并就特定宪法学文本与宪法性事件进行法理分析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政治、法律战略需求,在法学界、民族学界、政治学界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获2018年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撰稿:王姝琪 审核:马成)
3月28日,“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十一讲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不动产登记若干问题研究》的讲座。校长范九利主持。 孙宪忠从1995年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多级别登记、多部门登记混乱的问题为切入点,指出了“对于制定不动产登记法的议案”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论述了不动产登记从2011年起草的《不动产登记草案》到2014年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历程,指出不动产登记不仅有很强的技术性,还有思想性,要遵守“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不动产登记的首要问题是明确不动产的范围,还要关注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建设用地的登记问题。孙宪忠还强调了起草制定不动产登记法的八点要求,并详细讲解介绍了“对于制定不动产登记法的议案”的主要内容。 范九利表达了对孙宪忠的感谢和对同学们的期望,强调不动产登记既具有思想性也具有技术性,关系到民生,必须认真对待,勉励大家要积极投入到不动产登记问题的研究中。 (供稿:民商法学院 撰稿:昌盛 审核:朱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