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7日,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李功勤、秘书罗芳文及学生代表一行来校交流,并与我校举办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联展。 16日下午,校长范九利会见代表团一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见。 范九利对李功勤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文脉相通,共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自2014年与世新大学缔结友好关系以来,两校通过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等品牌活动,在学术交流、师生互访、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双方合作举办的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联展,生动展现了两岸青年在传媒领域的创新思维与文化共鸣,为深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双方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共育等领域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体,书写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李功勤介绍了世新大学在新闻传播等特色学科的建设成果和办学经验,高度评价我校在推动两岸合作中展现的务实精神与创新实践。期待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拓展科研协同创新、学术资源共享等新领域,为促进两岸文化融通与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17日上午,两校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联展在校务楼一楼举办,两岸学子以独特的传媒视角展示了《数字时代的真相重构》AR技术多维视角、《海峡日记》短片、“红色文创”数字藏品等优秀作品,不仅展现了当代传媒学子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两岸青年在数字时代的共同探索与创意表达。 访问期间,世新大学代表团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师生进行交流座谈,并参观了现代传播实验中心。 世新大学是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类综合性大学,在传媒教育领域享有盛誉。我校与世新大学已有十余年的合作历史,双方师生交流频繁,成果显著。 (供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2025-04-184月15日,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我校排名全国第180名,政法类大学第5名,学校排名较2024年提升66位,在陕西高校中排名第11名,为我校在软科大学排名发布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十四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成“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法学、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汤强 审核:王莹莹)
2025-04-184月14日,第十四届“法理争鸣”高校版权辩论赛决赛于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演播大厅正式举行。本届“法理争鸣”高校版权辩论赛由中国版权协会指导,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江日报传媒集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同承办,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探讨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法治共识。 我校代表队由刑事法学院沈泽宇、韩嘉楠、蔚佳希等同学组成,由学院潘晨子老师指导并担任教练。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的层层角逐,我校代表队成功跻身决赛。就“应当/不应当允许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自由使用他人作品”与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展开激烈交锋,最终我校代表队荣获亚军,沈泽宇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本次赛事充分展现了西法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与拼搏精神,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学生对版权领域的了解,拓展了其版权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校学子深刻感受到了版权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潘晨子 审核:孙学龙)
2025-04-16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4月14日,我校第五届体育文化节启动仪式暨2025年学生篮球锦标赛在长安校区体育馆举行。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启动仪式。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宣布本次体育文化节启动,体育部党总支书记翟水保宣读第五届体育文化节组织委员会名单,裁判员代表王刘洋和运动员代表姚战分别发言。 本届体育文化节旨在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活动形式,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学校将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体育部 撰稿:张翔 审核:翟水保)
2025-04-16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射箭(射艺)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第三届“镐京杯”高校大学生射箭(射艺)邀请赛于4月12日举办,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省内13所高校的100余名运动员参赛。我校射艺队沉着应战、奋勇争先,展现了西法大学子精湛的技艺和昂扬的斗志,最终斩获多项荣誉,为学校增光添彩。 西北政法大学射艺队获奖名单 作为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我校长期致力于射艺文化的校园普及工作,通过课程教学、社团活动、赛事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这一古老运动的传承与创新。此次比赛不仅加强了与省内高校的射艺文化交流,更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射艺运动的校园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体育部 撰稿:张翔 审核:翟水保)
2025-04-174月14日,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前往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就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座谈交流。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及律师代表参加活动。 招生就业处处长孙静简要介绍了学校专业特色,发展现状、人才培养及学生实习实践等情况,详细阐述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情况。她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此次与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法科学子打造实战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聪代表律所对我校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此次携手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是对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的信任与认可,律所将竭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法律实务场景中锻炼专业技能。律师们也将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与专业知识,为学生们传授法律实务技巧,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法律人才。 孙静代表学校授予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实践教育基地”牌匾。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向陕西谦奥律师事务所5名优秀律师颁发“实务导师”证书。 校律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践和毕业生就业等具体合作方式及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示要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交流行业动态与教学反馈。 (供稿:招生就业处 撰稿人:薛倩 审核人:孙静)
2025-04-164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暨结项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西北政法大学项目组会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探索研究提升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0名国内行政法学权威专家,以及受邀出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相关负责同志对项目成果进行研讨论证。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任务重、质量高,高校与政府部门协同攻关,研究深入、务实,内容丰富,展现出了新疆法治政府建设鲜明特色。既是对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又是稳边固边兴边强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的法治研究报告,开创了边疆法治政府评估的“新疆范式”,全景式呈现了边疆治理法治化的“新疆经验”,建立了新疆法治建设校地协同的“问题诊断—对策研究—实践转化”全链条机制。 2024年1月,我校受自治区司法厅委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梳理、座谈交流等方式,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新疆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项目取得50万余字研究成果,包括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报告、典型经验、蓝皮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报告、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评估报告、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新疆建设评估报告等八个成果报告,助力新疆法治政府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周敏 宋雨森 审核:赵玎玎)
2025-04-154月10日,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带队前往我校定点帮扶的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活动、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并与铁王村“两委”干部、群众座谈,实地考察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张军政在座谈交流时表示,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西北政法大学联合铁王村开展国家安全宣讲进乡村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村民国家安全意识,提升驻村帮扶成效,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他强调,电信诈骗和宗教渗透是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广大村民要深刻认识电信诈骗和宗教渗透的危害,自觉增强防范和抵御能力,维护村民人身财产安全。铁王村应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基层社会专项治理工作,筑牢国家安全基层人民防线。 在村委会,张军政查看驻村工作队员的生活条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家庭情况,叮咛他们既要把工作做好,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村集体公司猕猴桃产业园,张军政一行实地查看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情况,详细询问了解村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经济收入等情况。 我校国家安全教育宣讲团成员赵语仙子和孙雷祖儿分别以《从个人信息泄露到诈骗犯罪:如何守护数据安全》《抵制邪教渗透,捍卫乡村安宁》为题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宣讲。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我校驻村工作队、国家安全宣讲团成员等参加活动。 (供稿:机关党委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撰稿:李小彬 王真 审核:胡昌日 李政敏)
2025-04-12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4月11日,我校召开辅导员座谈会。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主持会议。 赵万东对全体辅导员长期扎根一线、矢志奉献的精神表示感谢。他强调,全体辅导员要认真思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刻内涵:一是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要深入思考、守住底线,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守正创新、改进工作。二是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要加强作风、压实责任,强化学习、提高本领,勇担使命、赓续奋斗。三是回答好“怎么干”的问题。要换位思考、加强调研,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开拓进取、主动作为。 张军政表示,全体辅导员要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要精准执行政策,逐层分类管理;要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工作本领。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素质提升、树立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进一步加大业务培训、强化数字赋能、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研工部、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全体专职辅导员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撰稿:李伟弟 审核:杨明)
2025-04-134月12日,我校高级法律研修班2025年春季班开学典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雁塔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主持开班仪式。学院教师代表汪世荣教授,研工部(研究生院)、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全体新生参加活动。 范九利向新生表示热烈欢迎。他系统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师资力量及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要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踊跃投身法治中国建设;二要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校准成才方向,锤炼过硬本领;三要注重理实融合、开阔视野,着力成长为创新型复合高素质法治人才。他希望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学习自觉,强化交流协作,在互促共进中实现成长。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详细介绍了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背景下,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以及学校如何将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塑造为品牌教育项目的具体举措。 研修班班主任葛方就研修班的项目定位、教学点运行状况、班级管理纪律及活动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学生代表王舒在发言中表达了重回母校学习的必要性,期待与同学们共筑终身学习之路,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典礼结束后,全体人员在图书馆前合影留念。 (供稿: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撰稿:强乐颖 审核:张学龙)
2025-04-144月22日上午,校纪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协调小组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清廉校园建设推进会,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节选),再次学习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学校2025年纪检监察巡察工作进行了通报和部署。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财务处负责人,对本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校园”建设任务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和“清廉校园”建设工作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三会合一”形式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文简会要求的具体实践。 会议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深刻认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推动完善校内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制度机制,确保监督链条无缝衔接,监督效应持续释放。要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意识,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坚持聚焦工作实际,及时跟进报道营造浓厚氛围,确保以更实举措推动清正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要强化文化浸润,加强协同联动,树立“清廉校园”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共同发力、持续发力,以扎实举措把“西法大”品牌叫响,把“清廉校园”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要紧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及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谋划好、落实好,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清廉校园”建设新突破,推动全校党风政风教风学风持续向上向好。 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各责任单位相关负责人,纪委内设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纪委机关;撰稿:王恩;审核;康鹏)
4月19日,由我校主办,商学院(管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承办的“共创·共享:审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郝书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参加会议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赵万东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审计学科建设和审计人才培养情况。他表示,审计学科肩负着培养审计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审计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学科体系作出贡献。 主旨报告阶段,郝书辰作了题为《对审计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的报告,从宏观层面为审计学科建设提供高屋建瓴的思路和建议。我校副校长张荣刚教授以《依法审计与政法大学审计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学校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创新路径。 主旨发言环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吴秋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财务处处长崔永梅教授、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葛永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于鹏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审计学科升级、构建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AI审计研究、数智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审计监督等内容,分享研究成果,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专题研讨环节,会议以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审计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为议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各方参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见解,分享经验,现场氛围浓厚。 来自省内外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地方审计部门和相关公司的实务专家以及我校商学院(管理学院)师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审计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分会场 “审计高等教育发展”分会场 “新时代审计实务发展”分会场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撰稿:刘政 审核:李晓宁)
4月23日,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我校召开国家公派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各教学科研单位外事工作负责人参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会议。 张荣刚强调,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也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使命担当。他表示,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落地实施需紧扣“创新驱动、精准施策、协同高效”三大原则。各教学科研单位一是要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壁垒,以国家公派项目为纽带,聚焦“创新型”核心定位,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二是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项目宣传、申报、服务等环节推行“一站式”流程,消除师生参与国际合作的隐性门槛,为师生搭建便捷申报通道。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项目负责人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项目背景、获批情况、申报要求、申报流程、资助标准、实施要点等进行了细致解读和在线答疑。 2024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项目三年执行期间(2025年-2027年),我校可选派27名师生以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硕士等公派留学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研修学习。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主办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 范九利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实习与实践平台,提升法学人才解决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要设立专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费,重点用于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育、重点课题研究、国际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助力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素养,又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环节中,张超汉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实务导师选聘、实训与就业等问题作发言。 范九利一行赴香港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进行调研,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及全国51家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立格联盟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4月23日,全省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在西安科技大学召开。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刘宏恩主持会议,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姬建鹏传达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对2024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并对2025年学生资助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安排。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学生资助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推进学生资助从“保障为主”向“保障和发展并重”拓展,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学工部(学生处)部长杨明以《西北政法大学“三位一体”构建资助育人新格局》为题在大会作典型发言。他从筑基固本,织密精准帮扶“保障网”;提质增效,打造成长成才“助推器”;创新引领、构建智慧育人“新生态”三个方面,介绍我校着力构建以保障筑基、发展赋能、创新领航为支点的“三位一体”资助育人工作经验成效。 下一步,我校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将继续深耕,做实、做细、做好资助工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政策举措、更深的为民情怀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探索新的资助路径和育人模式,携手同心,共同谱写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新篇章。 (供稿:学工部(学生处) 撰稿:贺星婵 审核:杨明)
3月19日,我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时期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子女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等一行四人回到学校,寻访父辈奋斗足迹。 在校史馆内,阿地里江等驻足在毛泽东主席接见阿生福的照片前,深情凝眸、眼含泪光。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副校长赵全宇等会见了阿地里江一行,并陪同参观了校史馆,共同追忆了阿生福老校友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光荣事迹,以及老人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那段历史。 阿生福,原名阿不都哈迪尔·吾买尔,维吾尔族,1956年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民族班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率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阿生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与管理,1959年调回新疆政法干校,致力于为新疆培养法治人才,为新疆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阿生福的大女儿吐尔逊那依?阿布都哈迪尔,1957年在我校出生,后随父回新疆;阿生福的儿子阿地里江?阿不都哈迪尔,1962年出生在新疆,曾任阿克苏地区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 ▲1956年8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 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民族班班主任阿生福 (供稿: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王林钢 审核:刘霖杰)
4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服务项目专家论证暨结项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西北政法大学项目组会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探索研究提升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0名国内行政法学权威专家,以及受邀出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相关负责同志对项目成果进行研讨论证。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厅长乃比江·依不拉伊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副校长常安主持会议。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任务重、质量高,高校与政府部门协同攻关,研究深入、务实,内容丰富,展现出了新疆法治政府建设鲜明特色。既是对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又是稳边固边兴边强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的法治研究报告,开创了边疆法治政府评估的“新疆范式”,全景式呈现了边疆治理法治化的“新疆经验”,建立了新疆法治建设校地协同的“问题诊断—对策研究—实践转化”全链条机制。 2024年1月,我校受自治区司法厅委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梳理、座谈交流等方式,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新疆各地、各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项目取得50万余字研究成果,包括新疆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评估报告、典型经验、蓝皮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报告、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评估报告、法治社会建设和法治新疆建设评估报告等八个成果报告,助力新疆法治政府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周敏 宋雨森 审核:赵玎玎)
4月15日,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我校排名全国第180名,政法类大学第5名,学校排名较2024年提升66位,在陕西高校中排名第11名,为我校在软科大学排名发布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十四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成“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法学、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汤强 审核:王莹莹)
4月24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海法护航素能提升班在我校开班。校长范九利会见了上海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永庆,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春。副校长赵全宇陪同会见并参加开班式致辞。仪式由我校培训中心主任、律师学院院长、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集合主持。 赵全宇在致辞中表示,我校依托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国际法学科团队等平台,持续为海事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近年来,学校与上海海事法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开设“海事法律实务”等特色课程,协同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熟悉航运实务的高素质人才。他希望,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深化在航运数字化司法规则、国际海事争端多元化解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优质的法治保障。 胡永庆在动员讲话中表示,此次培训是推动合作协议发挥实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海事审判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良好机会。他要求,全体学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法学理论与海事审判工作实际畅通衔接;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深入思考,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强化自我约束,用严谨作风、专业素养为海事审判注入新的动能。 本次培训聚焦实务前沿,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涉外民商事司法协助与外国法的查明”“国际航运法律实践与货运代理纠纷审判实践”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学员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党性教育。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审核:李集合)
最美四月天,乐享运动季。4月23日上午,我校2025年教职工拓展运动会在长安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校17个分工会的八百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各项目比赛。 本次拓展运动会由校工会主办,刑事法学院工会、民商法学院工会、经济法学院工会、公安学院工会和新闻传播学院工会共同承办,设“同心击鼓”“背夹球接力跑”2个集体项目和“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投篮”和“掷实心球”3个个人项目。比赛项目兼具趣味性与竞技性。 运动场上,各分会参赛队员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参赛运动员在配合中展现默契,在竞技中锻炼体魄,彰显了我校教职工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比赛间隙,运动员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现场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 “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本次拓展运动会让广大教职工们从课堂、办公室走向运动场,在欢乐的运动中放松身心、增进友谊、展示风采,更好地推动了我校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